时间:2025-07-29 10:38 作者:柠檬笑
美国开通了“在线还债”
出处 | 有理儿有面
美国巨额国债终于迎来了一种全新的偿还方式。
当地时间2025年7月25日,美国多家媒体报道,美国公众现在可以通过线上捐款平台为国家“减负”。美国财政部官网首次推出“为减轻国债”捐款服务,民众可以通过Venmo和PayPal等支付平台,直接为美国政府偿还高达36.7万亿美元的国债。
捐款金额不限,每一笔资金都将用于支持国家的债务偿还。美国政府借此平台让每个人都可以像帮朋友付账那样轻松为美国国债出一份力,让“为国家还款”变得前所未有的简单。
曾经,美国总统肯尼迪提到:“不要问国家能为你做什么,而是问你能为国家做什么。”现在,每个美国人都获得了这个为国家出力的机会。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这个“捐款偿债计划”早在1996年便已设立,然而29年来,捐款人数始终寥寥,至今总额仅为6730万美元,远远低于当前的36.7万亿美元的债务规模,不到国债总量的0.0002%。
有美媒测试后称,完成线上捐款的整个过程大约耗时1分20秒,而在这段时间里,美国国债总额已经上升了约440万美元。按照国债每秒平均增加5.5万美元的速度,过去29年募集的6730万美元,只够支付美国20分钟产生的债务。
实际上,以美国当前债务规模来看,要偿清这笔债务,每个美国公民,上至八旬老人,下至新生婴儿,每人都至少得捐款10.8万美元。
美国人付不起,怎么办?
之前美国的经济学家就脑洞大开。白宫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斯蒂芬·米兰曾在今年4月提出“建议”,要求各国直接向美国财政部开支票“打钱”,帮美国还债。可惜这一做法不合常规,美国至今还没收到过哪个热心国家的捐赠。
2008年初,美国国债规模仅为9.2万亿美元。但自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美国国债规模快速扩张,多次触达债务上限。截至2025年1月,美国国债规模达36.1万亿,再次突破法定债务上限,占美国GDP的比例达到124%。
而美国国债的绝对规模已经连续10年位居全球第一,成为全球发达国家债务规模增长的最主要推动者。就国债占GDP比例的相对规模来说,美国在经济与合作组织中仅仅低于日本、希腊等少数几个国家。
这么高的债务,美国自然是还不起了。但是,美国还可以拆东墙补西墙,也就是不断“借新还旧”,这样就只要还利息就行了。2024财年,美国的国债利息支出为1.1万亿美元,占到了GDP的3.1%,在联邦政府总支出中占比超过13%,首次超过国防支出,是仅次于养老和医疗的第三大支出项目。
而美国国债达到债务上限的问题已经“完美解决”。7月4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大而美”法案,将美国联邦债务上限提高5万亿美元至41.1万亿美元,在短期内避免了美国国债违约危机。
不过,“大而美”法案也将在未来10年增加3.4万亿美元的财政赤字,并导致美国国债增加4.1万亿美元。
为此,特朗普政府还有高招,那就是关税收入。
美国财政部7月11日发布的数据显示,6月美国海关关税总额约270亿美元,较去年同期暴增301%,这使得美国单一财年内关税收入累积金额首次突破1000亿美元。
不过,借助关税来改善美国的财政状况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尽管特朗普一再声称关税是由外国贸易伙伴支付的,但绝大多数经济研究和数据显示,这些增加的成本最终由美国的进口商吸收,并以更高商品价格的形式转嫁给了美国企业和消费者。这就类似于间接对美国消费者或国内投资者进行征税,它本质上是一种“负担的再转移”。
为了减轻财政负担,降息也是特朗普政府所期待的出路之一。只有美联储宣布降息,美国的国债利息负担才能得到减轻。无奈“太迟先生”鲍威尔在特朗普的多次威胁下,不降息,也不辞职。
24日,特朗普与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美联储总部进行了会晤,又是一顿威胁。但市场目前预计,下周美联储会议后几乎不可能降息,首次降息大概率要在9月,年底前或再降一次。
那么,为什么这些年来美国的负债会越来越多呢?其根源在于美国选择的去工业化的道路。过去三十年,美国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从17%萎缩到可怜的11%,而金融衍生品规模却膨胀到经济总量的10倍。这种畸形的经济结构让美国遇到危机时只能靠借钱度日。
与此同时,美债的信用度正在不断降低。由于开源节流屡屡挫败,美国财政赤字越来越高,国债越堆越高,大家都开始担心美国还不起钱。美国还时不时就翻脸不认人,冻结别人的外汇储备,或者威胁把别人踢出SWIFT系统,这种制裁方式也损害了美债的信用,导致各国默默签订双边货币协议,建立独立的结算系统,降低了世界对美元的需求。
于是,从2011年之后,各国央行开始偷偷抛美债。2011年,海外买家占美债买家的一半,但到了2024年,这个数字已经下降至四分之一不到,大部分美债是美联储和美国政府自己持有。
美债到底会不会违约?这是一个终极问题。
目前,美债信用的维持并不依赖于实体经济,而是依赖于全球资本对美元资产的路径依赖。
一旦美国主权信用遭到市场质疑,投资者对美国国债信任下降,投资者争相抛售美债,就会最终导致美债“借新还旧”的“庞氏骗局”难以维系,那时可就有的看了。
图片源自网络
点击「有理儿有面」阅读原文
1、基金二季度加仓银行股,股份行等成焦点,基金加仓第二天有收益吗
3、从“极客玩具”到“大众消费品” 智能眼镜是下一代超级终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