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台预订好后,无需员工自己付钱,预订好就出票;出行结束后,商旅服务商会把账单发给我们帮企业核对好,开完发票就直接结算。所以整个过程不需要员工垫资,也不用拿任何票据,公司直接把钱打给商旅服务商。在 AI 加持商旅全链条之下,员工感受非常好。对企业财务来说,这也带来了比较好的体验,原来财务要处理一堆乱七八糟的单据,现在所有预订都是合规的,账单能自动对账,还能自动生成报销单、自动审批、自动结算。我们称为实现 “AI重构 消灭报销”。
雷峰网:BIP 5与AI的融合,如何解决商旅场景的业务痛点?
魏咸斌:一是全语音入口。 AI 的价值体现在人机交互,因为商旅偏to C,是个人属性很强的应用。以费用申请为例,个人随时带手机,语音是手机最方便的输入方式,只要用语音把意图告诉手机,AI就能理解意思并生成相应单据。
二是后台采集大量数据。实时采集各方数据是 AI 擅长的,比如在出差申请场景,AI能实时采集当前机票和酒店价格,让费用预估、预算占用更准确。现在我们也在后台给每个人打标签,比如职级、职务、出差性质、个人喜好、历史订过的酒店等。根据这些标签再给员工推荐行程就更准确了,比如实施人员可能长期在某个项目,两三周之内的行程比较固定;产品推广人员可能每天换地方,预订次数多、行程复杂度更高。
魏咸斌:在客户扩展方面,第一是对SAP、Oracle 等国外厂商的替代。像SAP、 Oracle 在境内没有研发团队,所以他们的 AI 比较难真正用起来。“商旅+费控”是比较容易落地的通用场景,这个场景可以和企业现有的系统做对接,就可以把商旅费控、企业支出通过 AI 的方式管理起来,同时帮助 AI 在企业生根。第二是对用友传统客户的升级。对于一些老版本的客户,推动他们要么升级到最新版本,要么用“端+云”的方式和新版本做对接。
在AI应用层面,深化A to A (即 Agent to Agent)的技术应用,用我们的 Agent 去调用商旅服务商的Agent,运用 MCP 的技术,在审批的时候调用传统软件里的应用,把它设置为 MCP 的Server,再用我们的 MCP 去调用它,这样就可以跨平台、跨系统、跨服务商实现 AI 的应用。目前已经有很多应用了,比如我们和携程的Agent已经做了对接,后续还会配合更多服务商做对接,一侧是融合服务商,一侧是融合应用场景。
魏咸斌:商旅云是 AI 化比较彻底和生态比较明显的BIP应用。因为商旅业务贯穿企业支出的全链条,任何一个环节都要和很多商旅服务商对接,比如预订服务由携程、滴滴、美团等提供,在生态上实现能力互补、资源互补。目前商旅云对接了境内外100多家大大小小的商旅服务商,一起组成企业服务局面。在 AI 层面,也接入了很多联合服务商的 AI 应用,比如他们的算法推荐、实时数据,一起为客户提供完整的出行体验,给财务提供全链支出闭环管理等。
雷峰网:“AI 大模型+商旅云”目前取得了哪些成果?
魏咸斌:和去年同期相比,商旅云今年上半年客户和交易增长约 2.5 倍。希望在 AI 的加持之下,能够实现 5 倍以上的增长。而用友集团本身就是近些年“AI 大模型+商旅云”成果的典型案例:从线下报销到商旅云成功上线,节省了 70% 的财务人员,原来需要几百人,现在十几个人就可以了。集团实现了降本增效,原来每个员工每个季度要花很多时间填写报销单,现在不需要了,可以把时间用在服务客户上,而不是填写报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