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车圈“大洗牌”:零跑狂飙理想暴跌
作者:kimsu
又到了各大造车新势力亮出7月成绩单的时间。零跑汽车依然毫无悬念地摘得了桂冠,且首次突破5万辆大关;鸿蒙智行则以47752辆的成绩,稳坐第一阵营;小米汽车更是首次实现月交付超3万辆,展现出了不容小觑的发展潜力。
但有喜就有悲,理想成了这局比拼里最大的失意者,销量同比暴跌近40%,蔚来也依然在二线阵营中艰难前行,曾经稳固的“蔚小理”阵营,早已在一次次的月度拼杀中彻底崩塌。
第一梯队屡创新高
第一梯队的玩家就像“别人家的孩子”,不仅月月稳定输出,还能时不时实现自我超越。
7月,零跑汽车以50129辆,同比增长126%的销量成绩,连续5个月稳坐新势力销冠宝座,更是首次突破5万大关,创下了历史新高。鸿蒙智行紧随其后,全系销量达到47752辆,连续10周位列新势力品牌销量Top1,6月成交均价39万元持续稳居榜首,7月总成交额186亿元。小鹏汽车以36717辆的成绩位于第三位,同比增长229%,创下品牌单月交付历史新高,其2025年前7个月累计交付达233906辆,同比增幅高达270%。
零跑汽车和小鹏汽车再创佳绩,这与新车型的成功推出密不可分。零跑汽车推出了焕新上市的C11和新款B01,小鹏汽车则推出了小鹏G7,新车型为品牌注入新的活力,且都取得了不错的销量成绩。其中,零跑全新C11上市当月订单量突破万辆,新款B01上市72小时锁单破万辆,小鹏G7上市发布会结束后9分钟大定就突破了1万辆,且在订单中售价最高的Ultra版本占比超过60%。
此外,零跑汽车和小鹏汽车在战略方面也各有千秋。零跑汽车“性价比+全栈自研”的核心战略就是它每个月稳坐销冠的制胜法宝,不仅让其在10万-20万元区间站稳脚跟,更让其避免陷入“以价换量”的困境,全栈自研技术让零跑汽车将500元成本的零部件都纳入研发体系,有效地控制了成本,让其今年一季度毛利率达到了14.9%,创下新高。
小鹏汽车则通过“技术普惠”策略实现爆发式增长。MONA M03把高阶智能驾驶功能下探到15万元级市场,成为了当之无愧的走量车型,上市10个月,销量就突破了15万辆,今年7月单月销量突破了15000辆,成为市场“黑马”。中型轿车小鹏P7+,也在15万-20万元价格带持续领跑,上市以来累计销量达到了6.7万辆,再加上此次订单量表现不俗的新车小鹏G7,小鹏汽车已经形成了十分有竞争力的产品矩阵。
鸿蒙智行依托华为的技术生态稳扎稳打,问界系列依然是绝对的主力军,7月销量为40753辆,占比达到了85%,问界M8更是自4月上市以来,销量就迅速突破了6万辆,成为40万元价位的销冠车型。华为常务董事余承东更是透露,这款车在8月还将交付2万辆,可见鸿蒙智行在8月稳坐第一梯队也基本上是毫无悬念的。
想跌入第二梯队
面对7月的成绩单,理想汽车无疑是最难过的。7月理想汽车卖出了30731辆,虽然进入了3万俱乐部,但是同比暴跌39.74%,环比下降15.29%的事实,还是让理想汽车感到了压力山大。而且这已经是理想汽车连续2个月出现同比、环比双下滑,且首次跌出新势力前三。
从全年累计销量数据来看,理想汽车的表现也不理想。2025年前7月其累计销售新车234669辆,同比下滑2.21%。年初,理想汽车将全年销量目标从70万辆下调至64万辆,目前完成率仅36.7%,这意味着理想汽车下半年需月均交付超6.8万辆才能达标,压力可想而知。
理想汽车遭遇的销量“滑铁卢”是多重因素导致的结果。产品层面,增程主力L系列已经疲软,问界等竞争对手的崛起将市场份额快速分食,理想汽车原有的“冰箱彩电大沙发”这一配置优势也早已被同行复制,难显竞争力。理想汽车纯电转型又遭遇挫折,首款纯电MPV MEGA因外观争议和定价过高,导致销量未达预期。7月底新推出的被寄予厚望的纯电SUV理想i8也未能担起帮助品牌逆风翻盘的重任。据悉,这款车虽降价至32.18万起,但24小时大定仅3000-5000台,转化率仅10%,远低于预期。
同时,理想i8发布会上播放的碰撞测试视频也引发了一系列争议。视频显示,其与乘龙卡车对撞时卡车4个车轮弹起,驾驶室和后货箱直接分离。东风柳汽随后公开回应,称该测试场景及设备与实际交通情况差异大,构成严重侵权,误导公众。在经过了几轮博弈后,事件以理想汽车道歉告终。
此外,理想汽车质量争议与信任危机也接踵而至,L系列车型频发前轮异响问题,近400名车主联合维权,这一切均让理想汽车的品牌形象受到了重创,让其处境更为艰难。
蔚来7月交付新车21017辆,同比仅微增2.5%,环比下降约15.68%,依然没有脱离第二阵营。面对当下的境遇以及四季度要实现盈利的目标,蔚来将一部分希望寄托在7月底上市并开启交付的乐道L90上。这款车官方指导价为26.58万-29.98万元,采用BaaS电池租用方式购买,起售价降至17.98万元,市场也给予了积极的反馈,上市后72小时内累计大定订单就达到了1976辆。7月31日上市当天,蔚来美股逆势上涨8%,盘中一度涨超10%;8月1日,蔚来港股收涨8.62%。
李斌曾立下“军令状”,到今年第四季度,蔚来月销量计划保持在5万辆以上,而从蔚来7月的销量表现来看,仅仅靠乐道L90这一款车恐难以如愿。根据蔚来的规划,今年下半年其还要推出第三代蔚来ES8和乐道L80,这两款车市场表现稳不稳,是李斌的“军令状”是否能够完成的关键。
车圈的盈利压力与全球化征程
赚钱这件事儿对很多造车新势力而言,依然是一座难以逾越的大山。即便势如破竹如零跑汽车,整体也仍处于盈亏波动阶段。2024年,零跑汽车成为国内造车新势力中第二家实现盈利的公司,但到了今年一季度,其净利润环比就由盈转亏1.3亿元。虽然和其他新势力们动辄几十亿元的亏损相比,零跑汽车的这点亏损或许微不足道,但依然能让人感受到造车企业盈利的不易。
面对困境,造车新势力们也在积极探索“第二曲线”盈利模式。比如小鹏汽车,自去年起就与大众汽车展开合作,这笔技术收入也成为小鹏汽车营收增长新引擎,为小鹏汽车在2024年贡献了50.4亿元的营收。
无独有偶,零跑汽车也找到了技术服务这一盈利新路径。今年一季度,零跑汽车与Stellantis的合作带来3亿元技术服务费,毛利率高达60%-70%。零跑汽车创始人朱江明曾公开表示,到2025年技术输出收入将占总营收的20%,仅此一项每年就可带来约20亿元的高利润收入。可以说,目前汽车产业的价值链正在被重新构建,车企的盈利模式已经从单一产品制造,逐渐转向了“技术+服务+资源”的多重模式。
另外,造车新势力“出海”的步伐也在不断加快。截至今年6月,零跑汽车全球门店已突破1500家,其中海外超600家;小鹏汽车今年上半年海外销量同比大增217%,达1.87万辆,并在爱尔兰、荷兰等10国取得新势力销量第一。根据规划,小鹏汽车还将乘胜追击,进入超60个国家,建立超300家网点;蔚来则计划在2025年累计进入25个国家和地区,理想汽车也将2025年定为海外市场开启元年。
虽然造车新势力们出海的进度各不相同,但可以确定的是,它们都将2025年视为在海外市场大展拳脚的关键时间点,未来海外鏖战也将更为激烈。
总结而言,现如今造车新势力正在加速分化,零跑汽车、小鹏汽车以性价比与技术下沉稳扎稳打,鸿蒙智行和小米汽车则通过高端化和生态协同突围,理想汽车和蔚来则面临着各自的阵痛期。如今,2025年早已经过半,造车新势力们的下半场也将面临着不同的压力,市场格局远未固化,未来排行榜将如何变化尚未可知。零跑汽车能否坐稳第一的宝座?理想汽车何时才能“一雪前耻”?蔚来能否重回第一梯队?都将是未来行业内关注的焦点。
1、揭秘举办“特普会”的军事基地:亚洲、北极和美西海岸地区军事行动的关键据点
2、中国—加勒比发展中心成立三周年交流活动举行,中国加勒比泵业有限公司
3、英伟达AMD投出一家500亿估值AI独角兽,英伟达收购aarm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