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

听说美国年轻人越来越喜欢中国?查了一下,居然是真的,美国喜欢中国女生吗?

时间:2025-08-14 01:07 作者:浪涛

听说美国年轻人越来越喜欢中国?查了一下,居然是真的,美国喜欢中国女生吗?

这么多年了,一些美国政客和媒体不停地妖魔化中国,把舆论场搞得乌烟瘴气。照理来说,在美国土生土长的年轻人应该不喜欢中国。最近看到的各种报道,却都在说美国年轻人对中国的好感度在上升?

查了一下,还真不是空穴来风。美国皮尤研究中心今年的民调显示,对中国持负面观感的美国人比例正在下降,而越是年轻的群体,对中国持“非常负面”看法的比例就越低。其他各种民调结果也都大同小异。

一、信息茧房的破洞越拉越大

话说老一辈美国人,很多是看着CNN、读着《纽约时报》长大的。这些所谓主流媒体,自诩第四权力、社会公器、无冕之王,张口闭口“客观中立”,但一说到别的国家,特别是中国,画风马上就歪了。

比如北京的朝阳公园很漂亮吧,他们偏要去报道公园里的垃圾桶。垃圾桶当然是有的,但如果只盯着垃圾桶而不提公园的美景,就是典型的一叶障目,尽管这一叶确实存在,但从总体上看却背离了真实性。

▲ 同样面对北京CBD,有些媒体却总是“另辟蹊径”拍照。

过去关于中国的信息要进入美国,都要经过美国媒体主编老爷们的筛选。这帮人就像信息茧房的“守门人”,他们同意报道的东西,才能上电视、登版面。有时候美国媒体驻华记者写了相对客观的报道,就因为说了几句中国的好话,一发回编辑部,主编就全给他改了、删了,非要说中国的坏话,文章才能发得出来。

老一辈美国人天天在这种“毒鸡汤”里泡着,自然觉得中国也“有毒”。但现在是社交媒体时代了,信息渠道一畅通,“守门人”就直接给架空了。光是一个TikTok,在美国就有1.7亿用户,等于一多半的美国人都在上面,而且70%的用户还在18至34岁之间。TikTok上面没有那么多人为干预,谁的内容吸睛,谁就能涨粉,这可比那些传统媒体公平多了。

有个玩境外社交媒体的朋友告诉我,在TikTok、Instagram这样的国际平台上,三分之一的爆款内容都来自中国,很多是从国内平台直接搬运出去的。在抖音上火的东西,搬到外面去,一样的火,甚至更火。为什么?因为西方国家几十年如一日,能有多少新东西可发?而中国每天都能产出海量炫酷内容,像基建狂魔、赛博朋克、绿色旋风这些中国人的身边事,在其他地方根本看不到,甚至想都不敢想。

正是这些展现真实中国的内容碎片化出海,让中国在国际舆论场上由原来的信息低位,慢慢向信息高位爬升。几十年苦心编织的信息茧房居然被社交平台搞垮了。长此以往,不仅关于中国的谎言要穿帮,他们自己治理国家的那点“真本事”也得露馅。美国权贵大佬们一起围剿TikTok,结果用力过猛,逼得年初几百万“洋抖难民”涌进了中国的小红书,一经“对账”反倒让中国成了美国年轻人心中的“乌托邦”。这种势头保持下去,美国年轻人看中国的眼睛当然会越来越亮。

▲ 视频:众多外国友人透过短视频平台戳穿西方媒体捏造的“中国不安全”谎言。

二、中国的影响力越来越被认可

来自中国的信息洪流汹涌而至,不仅冲走了那些硬贴在中国身上的虚假标签,也让美国年轻人认识到,世界上本来就没有什么“山巅之国”,各国有各国的精彩。

当美国年轻人刷到中国乡村振兴的短视频时,他们或许会感叹:这种模式不一定适合我们,但它让那么多人脱贫,难道不值得尊重吗?毕竟美国还有几十万流浪人员睡在帐篷里。

看到中国AI技术一次次突破,他们也会琢磨:中国的产业生态、研发投入,特别是中国人不惧打压的韧性,一定会让它在未来的竞争中更有后劲。

而美国人生活中无处不在的“中国制造”和“中国服务”,更让他们对美国无端发起的关税战有了自己的看法:对中国加征关税压不垮中国,反倒把账单砸到了美国老百姓和企业头上。蹭蹭涨的物价,空荡荡的货架,留不住的饭碗,都在无声打脸政客们鼓吹的“中国威胁论”。

美国年轻人可不傻,他们有自己规避关税的办法:源头好物中国购,小红书开箱晒单忙。为了囤中国货,他们一度把中国电商应用程序推上了美国苹果商店下载榜前三。这难道不是来自美国人民的抵抗吗?

美国年轻人的反思还体现在对中国国际形象的认知上。过去几十年,中国不仅自己好起来了,还带着各国一起好起来。为和平,中国奔走不息,穿梭斡旋,消融坚冰。为发展,中国做大蛋糕,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为道义,中国铁骨铮铮,不惧讹诈,展现担当。中国在世界上广结善缘,美国一些政客却在倒行逆施,把自己搞得人人喊打。如此鲜明的对比,年轻人怎么会看不到呢?

▲ 视频:你想生活在怎样的世界?

难怪最近皮尤民调显示,73%的美国人认为近年来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在增强。在美国智库“德国马歇尔基金会”和德国智库“贝塔斯曼基金会”的联合民调中,受访的18至24岁美国年轻人中有61%正面评价中国在全球事务中的影响力。

三、社会主义越来越受欢迎

如果说信息畅通和中国实力跃升是重塑美国青年中国观的“外力”,那么深植于时代背景与社会土壤的“内因”,则在产生根本性的影响。

美国“婴儿潮”的一代出生于二战以后,他们的价值观被冷战记忆深刻影响和塑造。如今65岁以上的美国人中有61%对中国“非常不喜欢”,他们认为只有美国才有权决定全球秩序,中国则是最大威胁,而美国政坛正是这拨人反华跳得最高。

相比之下,没有冷战记忆的美国年轻人更关注涉及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而不是阵营对抗、文明冲突这些东西。英国数据分析公司舆观(YouGov)数据显示,38%的美国“Z世代”和30%的千禧一代认为气候变化是美国面临的最大安全威胁,只有16%认为中国崛起对美国构成威胁。

《华盛顿邮报》一篇题为《千禧一代经济状况不佳,但“Z世代”可能更糟》的文章还写到,“Z世代”工人的住房费用比十年前的千禧一代高出31%,医疗保险费用高出46%,汽车保险费用高出100%以上,这些都是根据通货膨胀率调整后的结果。与此同时,“Z世代”工人的收入经通胀调整后仅增长了26%。

▲ 2025年7月,美国青年抗议者打出“青年反对寡头政治/贿赂法案/亿万富翁”等标语。

获得感缺失和迷茫感泛滥,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得不接受“美国梦”渐行渐远的现实。他们慢慢看清,在当下的资本主义轨道上,“努力就能成功”成了笑话。极化撕裂的政治生态、日益固化的贫富鸿沟、不断恶化的社会治安、根深蒂固的种族矛盾,都让资本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越来越难以自圆其说。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质疑:资本主义真的是“历史的终结”吗?

另一项由舆观和美国智库卡托研究所联合开展的调查显示,在18至29岁的美国年轻人中,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持积极态度的比例高达62%和34%。不久前,纽约州议员、民主社会主义者佐赫兰·马姆达尼爆冷击败前纽约州州长安德鲁·科莫,赢得纽约市市长民主党初选,据说25至34岁选民的投票率是所有年龄组别中最高的。

▲ 2025年7月,民主社会主义者佐赫兰·马姆达尼赢得纽约市市长民主党初选。

当然,美国年轻人投票支持的“社会主义”,跟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恐怕还不是一回事。但至少,在促进社会公平、推动实现所有人的共同发展方面,中国的理念做法,或许能够得到更多美国青年的理解认同。这对拆掉那些人为筑起的心墙,无疑是件好事。

最后看看中美关系的发展趋势。如今,美国39岁以下人员数量已超过全国人口的一半。这意味着,美国社会对中国观感走向理性积极是大势所趋。这也再次印证了那句话:中美关系的希望在人民,基础在民间,未来在青年,活力在地方。当然,只靠借东风不行,事情还得人去做。中美关系不会凭空变好,而要靠每个中国人和美国人一点一滴去搞好。

▲ 跨过人为制造的鸿沟,中美年轻人将迎来伟大的双向奔赴。

其实中国人民和美国人民都是了不起的人民,喜怒哀乐、烟火寻常,能差多少?80多年前,“飞虎穿越驼峰”,我们并肩打败过法西斯。50多年前,“小球转动大球”,我们实现了跨越太平洋的握手。现在时势又来了,中美两国的年轻人是时候踢开那些只顾私利的政客,来一场属于新时代的伟大双向奔赴了!

Top

1、"乱拳打死康师傅":冰红茶涨价5毛,超万家经销商退出,康师傅冰红茶视频

2、大理苍山8岁走失男童不幸遇难,大理苍山被困

3、以色列越来越绕不开的危机:哈马斯战士越打越多,国际性制裁越来越多|1977

小编推荐

当前文章:http://www.share.tuanjian7.cn/UXC/detail/fhexhp.html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我要评论

发表

取消

浪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