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宗义:印度想用实力跟美国说话,但发现不够
与此同时,多家印媒披露,印度总理莫迪计划于8月31日至9月1日访问中国天津,参加在那里举行的上合组织天津峰会。如果成行,这将是莫迪2018年以来首次访华。
【对话/观察者网 李泠】
其一,在安全战略上,印度要像日本那样主动为美国在亚太地区分担义务,自掏腰包、出人出力遏制中国;
其二,必须解决贸易逆差问题,特朗普直言印度是“关税大王”,觉得印度对美贸易逆差不可接受;
其三,要求印度市场全部向美国开放,而美国却要对印度设置关税;
其四,印度必须高价向美国购买武器装备和油气能源;
最后,印度必须帮助特朗普解决印度裔移民问题。印度在美非法移民众多,且在美欧加澳等国家、地区数量不断增加,西方尤其是特朗普对此无法容忍。莫迪访美前,美国政府就用大型运输机将戴着手铐的印度人从美国运回。
当时特朗普提出这些条件,莫迪做出了配合姿态,在关税上对美国一些商品做出让步,还承诺高价大量购买美国武器装备和能源。
第二个原因是,4月份中美在日内瓦达成协议,让印度产生了“中国行,印度也行”的错觉,其商工部长戈雅尔声称要用实力跟美国谈判,因此他们在之后的美印谈判中态度也强硬了起来。
这轮冲突结束后,特朗普抢在莫迪发表正式声明之前,先宣称经过他的努力,以贸易关税作为要挟手段,促使印巴两国停火。这让莫迪颜面尽失,因为他不敢承认失败,也不承认曾求助于其他国家调解,至今在公开场合也不承认特朗普在其中发挥了重要调停作用,而是吹嘘印式武器效果良好,打得巴基斯坦主动打电话求和,印度还派出代表团在全世界宣讲自己大获全胜。印度的这些表现让特朗普特别不满和鄙视,所以也在公开场合说印度“当时确实有5架战机被打下来了”。
这轮印巴空战也让特朗普发现印度军事不堪一击,对印度感到失望,开始怀疑印度还能否在印太战略中起到遏制中国的效果——其实不光是特朗普,欧美战略界不少人士也都对此产生怀疑。
此外,特朗普是慕强者,非常欣赏巴基斯坦穆尼尔元帅在这轮印巴冲突中的表现,甚至邀请其到白宫赴宴,这对巴基斯坦领导人来说可谓是极为罕见的“殊荣”。特朗普现在还把印度和巴基斯坦重新挂钩,在其战略框架中称这一板块是“印度-巴基斯坦”——莫迪和苏杰生过去10多年的外交努力就是要去掉这个连字符,印度认为自己是全球大国,巴基斯坦只是小角色,不能同等对待,结果这轮印巴空战又把这个连字符打回来了。甚至特朗普提出9月份要先访问巴基斯坦再访问印度。这些对莫迪来说都是打脸行为。
受上述因素影响,到现在美印谈判实际上基本破裂,特朗普还“极限施压”,将对印关税翻倍到50%。
观察者网:特朗普的极限施压,是否可能迫使莫迪政府再一次让步?
刘宗义:在农业问题上,我认为莫迪政府很难让步。因为农业问题涉及印度国内政治稳定。
印度是农业大国,50%以上人口在农业领域。而印度农业产业与美国相比没有竞争优势,美国已实现工业化生产,印度还是小农经济、自然经济,靠天吃饭,无法与美国竞争。此外,印度国内尤其是旁遮普一带的农民十分剽悍,一不满意就向新德里进军,莫迪害怕失去这个票仓,不敢惹他们,所以过往不少农业改革难以推进。同时,国民志愿服务团(RSS)内部也在施压,曾好几次放话要求莫迪在75周岁退休。因此,莫迪在这一问题上压力巨大,为了稳固其国内统治,我认为他很难就此让步。
2020年,印度农民进军新德里反对新法,遭警方镇压。 图源:路透社
在石油问题上,莫迪政府也不愿完全妥协。
2、国务院办公厅印发《自然灾害调查评估暂行办法》,自然灾害调查项目
3、俄罗斯对中国企业下狠手,我大胆提三点对策,俄罗斯当年对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