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8-02 12:17 作者:格子里的阳光
复旦大学“经贸博弈、科技跃迁与当前国际金融形势”圆桌会成功举办
7月31日晚,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成功举办第5期复旦大学南土国际金融政策圆桌会,主题为“经贸博弈、科技跃迁与当前国际金融形势”。本次研讨会由复旦大学经济学院牵头组织,旨在从经济学、金融学等多学科视角,深入探讨全球经济复苏、关税战、地缘政治风险等问题,为中国资本市场应对国际形势新变化提供学术参考。来自复旦大学、工银国际、上海大学等机构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当前国际金融形势的核心议题展开了富有深度的交流与研讨。
会议由复旦大学国际金融研究中心主任杨长江教授主持。观察者网进行独家报道。
三井住友银行(中国)有限公司资金交易部首席经济学家秦勇从大国博弈视角分析中国面临的复杂关系。他指出,关税战下中国制造业承压,7月PMI走弱反映需求不足,通缩风险凸显,需警惕产能过剩与国内需求不匹配。他提出,中国崛起后需妥善处理与美国及周边国家的关系,避免被孤立。他建议减少对中美竞争的过度关注,聚焦国内需求与长期战略,通过资本市场吸引长期资金,如养老基金,增强市场整体吸引力,而非依赖短期热钱。秦勇强调,政策需形成社会共识,为制造业与经济转型提供清晰方向。
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副教授李天栋指出,特朗普对俄贸易的极端关税政策可能迫使中国在俄关系上做出艰难选择。他强调,地缘政治风险未被金融市场充分反映,可能对宏观经济与企业估值产生剧烈冲击,需警惕其潜在威胁。
复旦大学国际金融学院教授张陆洋从科技与国际化视角展望中国未来。他提出,中国受制于全球化的深层原因需进一步分析,如国际规则制定权与金融体系依赖度。他强调,资本市场不仅是财富分配枢纽,更是科技转化为经济的桥梁,参考纳斯达克对美国创新的推动作用,中国需通过资本市场支持科技企业早期融资,加速先进科技领域的突破。他看好中国在高科技与军工领域的突破,如核聚变发电与航天技术,认为科技发力将辐射民营经济,实现“减速增质”,为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本次研讨会紧扣经贸博弈与科技跃迁的热点议题,专家们深入剖析当前国际金融形势的挑战与机遇,为中国在复杂环境下的战略应对提供了多元思考。杨长江教授在总结中指出,本次圆桌会体现了“有字之书”与“无字之书”的结合,将金融学的理论框架与市场实践相辅相成。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全球经济复苏存反复,中国凭借制造业优势与科技潜力具备应对挑战的韧性。资本市场作为预期、消费与科技的枢纽,对激活内需、人民币国际化及经济转型至关重要。中国需警惕通缩与地缘政治风险,通过逆周期政策与科技突破实现“减速增质”。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2、娃哈哈宗氏百亿财产纠纷案判决书曝光:宗庆后确有设立信托计划,宗馥莉不得挪用
3、新报告称苹果设门槛:用户维修 iPad 成本太高、还不如买新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