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8-06 14:45 作者:扑街的放纵
两度ST、营收三连降,黑芝麻如何走到易主这一步?,黑芝麻是什么概念股票
文 | 张佳儒
A股再现“精准预言”?
8月4日午间,上市公司黑芝麻公告,公司控股股东正在筹划股份转让,可能导致公司控制权发生变更。
而早在7月3日,有网友发文,“黑芝麻将在8月12号要启动重组了”。8月4日,黑芝麻因拟筹划控制权变更事项停牌后,该网友更新发文,称“我提前一个月都告诉你们了”。
尽管网友提及的“重组”说法与黑芝麻公告中“控制权可能变更”的表述并不一致,涉及的时间节点也存在差异,但仍引发了外界对于相关信息可能存在泄露的猜测。
对此,黑芝麻方面表示,公司证券部也是上周五(8月1日)下午收盘后才接到相关信息,对于上述传言并不清楚。
资料显示,黑芝麻长期由控股股东广西黑五类食品集团及李汉荣、李汉朝为代表的李氏家族实际掌控。在李氏家族的控制下,黑芝麻虽长期维持着“糊老大”地位,但其近年来逐渐陷入营收与内控的双重困局。
经营层面,2022年至2024年,黑芝麻营收连续3年下滑,2025年一季度,下滑趋势仍未扭转;内控层面的问题更显严峻,控股股东及关联方存在非经营性资金占用等违规行为,6月份被广西证监局出具警示函。
从监管要求与投资者期待来看,如果黑芝麻此次易主顺利落地,公司亟需以此为契机,全面整肃内控体系,补齐治理短板,为打破业绩困局奠定基础。
很多人知道黑芝麻,是从一部国民神剧开始的。1990年,电视剧《渴望》以超90%的收视率创下收视神话,成为国内首部引发“万人空巷”的电视剧。
与这部现象级剧集一同走红的,还有一则剧中贴片广告:“黑芝麻糊哎……小时候,一听见芝麻糊的叫卖声,我就再也坐不住了……一股浓香,一缕温暖,南方黑芝麻糊。”
在经典广告的助攻下,南方黑芝麻糊成为“糊老大”,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超过40%。黑芝麻凭借南方黑芝麻糊这一产品,早在1997年就登陆深交所,成为“黑芝麻产业第一股”。
上市之后,黑芝麻的营收整体呈增长态势,1997 年营收为 9773.63万元,到 2019年巅峰期时,年营收达到44.76亿元。然而,2020年至2024年这五年间,营收四次下滑,仅2021 年微涨4.79%,近三年更是连续下滑,2024 年的营收为 24.65 亿元,较 2019 年减少了 20 亿元。
在归母净利润方面,黑芝麻的数据波动较大。1997年,其净利润为2962.67 万元;到了2002 年却亏损6904.26万元,亏损金额超过了此前数年的盈利总额。
此后,黑芝麻因2005年、2006年以及2008年、2009年连续两年亏损,两次被实行退市风险警示的特别处理(ST)。2010年至2020年,公司连续盈利,但2021年至2022年合计亏损2.49亿元,将此前多年利润亏光。
近两年,黑芝麻恢复连续盈利的状态。但到了2025 年一季度,其归母净利润为225.11万元,同比下滑 29.61%,扣非净利润亏损 138.27 万元,同比由盈转亏。
在这样的业绩背景下,黑芝麻推出一系列自救策略。
在食品主业上,黑芝麻围绕黑芝麻不断开发新品,比如除了芝麻糊,还有黑芝麻丸、黑芝麻饼、黑芝麻糕、黑芝麻酱、黑芝麻系列饮品、中老年高钙黑芝麻牛奶。
产品功能上,黑芝麻往保健方向发展。2023年,公司推出具备保健品资质的黑芝麻糊产品。早在2016年,黑芝麻还通过增资或股权收购的方式介入富硒食品产业。
黑芝麻看中的是富硒食品“显著的养生保健功效”,以及“消费者对富硒食品具有长寿与防癌效果的不断认知”,公司还表示 “其必将成为公司又一核心业务。”
不过,黑芝麻一系列布局,没有换来食品业务的高增长。2022年至2024年,公司食品行业的营收增长分别为0.63%、3.26%、5.46%。
为了提振业绩,黑芝麻还有不少跨界动作,比如,2017年并购上海礼多多电子商务股份有限公司100%的股权,以此为平台,开展公司产品电商销售,以及为其他品牌商家渠道运营、网络直播、短视频、网红IP打造等电商业务。
并购完成后,电商业务成为黑芝麻的第二增长曲线。然而近几年,电商业务却成了公司营收增长拖累。年报数据显示,2022年至2024年,作为公司第二大业务的电商业务,营收分别下滑42.29%、27.11%、34.65%。
对于黑芝麻营收困局,有餐饮行业分析师认为,近年来,黑芝麻的产品及品牌严重老化,产品创新乏力,电商渠道不温不火,社区团购等模式也不成气候,发展的挑战是多维且艰巨的。
业绩压力下,黑芝麻除了跨界电商,更将触角延伸至医疗、新能源等热门赛道。然而,这些跨界业务不仅未能在营收结构中占据一席之地,反而将公司的内控漏洞彻底暴露在公众视野中。
2025年6月,广西证监局对黑芝麻以及时任董事长韦清文、总经理刘辉、总经理李文全、财务总监李维昌、董秘周淼怀出具警示函。警示函中,就披露了公司在跨界医疗的违规行为。
时间回溯至2020年4月,黑芝麻投资6553万元入股广投国医,广投国医持有南宁儿童医院运管公司59.31%的股权,南宁儿童医院运管公司是“南宁市儿童医院PPP 项目”的投资、建设及运营主体,该医院项目预计2020年10月竣工投入运营。
当年9月,黑芝麻以其所持有广投国医股权为南宁儿童医院运管公司提供贷款担保,但未及时就上述对外担保事项履行审议程序及信披义务,直到2024年10月30日才对外披露。
此后,南宁儿童医院项目由于诉讼纠纷等,进展并不顺利。2024年10月底,南方都市报报道,南宁市儿童医院仍未投入使用。企查查显示,南宁儿童医院运管公司经营异常,且为失信被执行人状态。
相较于医疗领域的“惨淡收场”,黑芝麻在新能源领域的布局则呈现 “雷声大、雨点小” 的特点。
2023年4月,黑芝麻将全资子公司的主营业务转型为储能锂电池生产经营,并拟斥资35亿元建设磷酸铁锂储能锂电池生产基地。当年年末,公司货币资金仅1.49亿元,远低于35亿元项目资金。
早在2017 年,黑芝麻曾以参股天臣新能源的方式布局新能源产业,35亿元的大手笔投资被视为“加码转型”的信号,公司还预计将形成健康食品与储能电池双主业格局。
然而,仅一年多后的2024年10月,黑芝麻在互动平台表示,鉴于储能锂电池行业当下的外部发展形势和经营环境,公司暂缓储能电池项目的投资建设。
比跨界失利更值得忧心的是,黑芝麻内控漏洞颇多。
监管局警示函显示,控股股东黑五类集团,关联方天臣新能源(渭南)储能动力科技有限公司等存在非经营性占用黑芝麻资金的情形。黑芝麻未按规定及时在临时公告、定期报告中披露相关非经营性资金往来情况。
此外,黑芝麻还存在治理不规范问题,监管警示函指出,检查发现有关人员违规担任股东大会监票人,通过通讯表决的董事会、监事会会议无书面会议记录,有关人员任职不规范等。
值得注意的是,监管警示函的出具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黑芝麻的“易主”进程。有资本界人士认为,黑芝麻长时间经营增长乏力,业务转型发展不如预期,又没有其他可行的解决方案,压力之下,控股股东选择放弃控制权。
根据黑芝麻公告,黑五类集团拟将持有占公司总股本约20%的股份,转让给广西文旅及大健康行业的国有企业。这一变动或将成为黑芝麻命运转折点。
一方面,国资股东往往具备雄厚的资金实力与资源整合能力,黑芝麻无论是聚焦健康食品主业的升级迭代,还是在储能等新赛道的扩张,都可能获得更稳健的资源支撑。另一方面,国资体系成熟的内控机制与合规管理经验,有望为黑芝麻补上治理短板。
从监管要求与投资者期待来看,此次易主若能顺利落地,黑芝麻需以此为契机,在借助国资稳健资源与规范治理推动业绩走出困局的同时,更要严格防范信息泄露风险,警惕部分资金借控制权变更进行市场炒作。
对于黑芝麻控制权变更后续进展,我们将保持关注。
3、2025年Q2全球平板出货增长9%,苹果iPad第一,华为跃升至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