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企业不懂互联网这个“放大器”将吃大亏
传统定义上对互联网公司的理解,要么是腾讯、阿里巴巴、字节跳动这类互联网巨头,要么是一些做网络营销、淘客、电商、游戏、APP开发等中小型网络公司,至少,它们得是“在线”的状态。
2015年的O2O以及当时的“互联网+”,再到后来的“数字化”和“云计算”又带动了一波传统企业“互联网化”,但是随着“数字化”和“云计算”概念的退潮,所谓的“传统企业”又一次对互联网祛魅,它们有着自己的生意经,“管你互联网再溜,我只要把我的企业经营好就行,你们互联网行业别再想来骗我的钱,反正我们又不依靠网络挣钱”。
然而,互联网就像一个“放大器”一样,不断地将传统企业给“放大”,大到公司老板的一些采访言论,小到一些餐饮店、景区等的“特殊情况”,它们的一些行为和言论都被无限度地放大,这与10年前的O2O和“互联网+”完全不一样,网民规模、互联网普及率都比过去有非常大幅度的提升,这就导致一定程度上的“信息平权”,任何一段内容,都有可能被不断地放大,直到成为全民热点,而在“放大镜”的背后,可不管你是互联网企业还是传统企业,如果不懂的话很容易就在互联网这个“放大器”下吃大亏。
7月30日,爱康国宾CEO张黎刚在发布会上提到:“几百块钱的体检不可能帮你把什么病都查出来。”
8月8日,百果园董事长余惠勇发视频称:“我要想给顾客留下一个便宜的印象是很容易的,但是我绝不在品质上做让步,这不是我们要走的路。因为商业就两种:第一个利用消费者的无知,第二个教育消费者成熟。像百果园,这么多年来,都走在一个教育消费者成熟的路上,我们不会去迎合消费者,我们想告知消费者,最后是消费者自己的选择。”
爱康国宾CEO张黎刚和百果园董事长余惠勇的相关言论,都让企业被推上风口浪尖,“别指望几百元体检什么病都查出来”、“百果园董事长 教育消费者成熟”等话题都迅速成为热搜,甚至有人将百果园与钟薛高连成了话题词,钟薛高曾是“雪糕刺客”的代名词,钟薛高公司在7月份被申请破产。
如果你从上下文的语境以及理性上去看,爱康国宾CEO张黎刚和百果园董事长余惠勇的相关言论,问题都不算大,甚至就算私底下这样说也没有问题,但在公开场合下,他们的相关言论就会有问题:
1.看待问题的方式不同。用户更容易从消费者的角度去代入,“我花钱是来体检的,你告诉我体检没用”、“我就买个水果而已,你来教育我”?哪怕爱康国宾CEO张黎刚和百果园董事长余惠勇说得再对,但在不同的视角下,其情绪的G点都不一样。试想一下,如果有人也用类似的言论来“教育”这两位老板呢?他们会不会爽?
2.被“加工”。爱康国宾CEO张黎刚和百果园董事长余惠勇的整段话都是正常讨论的范围内,但禁不住被各种各样的“加工”,就像爱康国宾CEO张黎刚的发言,他前前后后说了很多,但被“加工”后,只剩下一点,“别指望几百元体检什么病都查出来”,百果园董事长余惠勇的一段话,只让人们记住了“教育消费者成熟”。
现在的互联网络更加短平快,用户已经没有办法接受长信息,内容越短、越情绪化,便越能让用户代入,越能引起用户的赞同/反对。
此前很多网红以及公司大佬都吃过这样的亏,明明说了很长的一段话,但就因为其中一两句被“加工”后,成为全民热点。
3.职业身份与内容挂钩。抛开张黎刚和余惠勇的职业身份来看,如果他们是网络素人,就随便在网上发几段话,根本不会有什么人关注,但他们自身职业与它们的言论联起来后,人们看待他们的方式就完全不同,其职业身份与内容挂钩,用户认为,他们的言论代表了他们企业的价值观,更容易让人联想到他们公司就是这么干的。再加上企业一大,其消费范围广,有用户在消费过程的不满意叠加,整个就会迅速形成一个负面网而发酵。
前段时间,有不少互联网公司大佬的言论都出现翻车,因此,有网友就认为,“企业家IP”会退潮,爱康国宾CEO张黎刚和百果园董事长余惠勇的言论,某种程度上算是印证了这一观点,即在正常时候,公司老板的发言确实能省公关费、能省钱,但随着他们人气和影响力的提升,他们的任何言论都会被互联网“放大器”给放大,这种时候,平时费粉丝量越多,就越是站在潮头之上,可万一面对的是负面消息,那么此前“企业家IP”所带来的正面消息,也会迅速用负面消息的形式所席卷,并且,会有部分网友因为恼羞成怒而发出一些夸张的言论。
总之,现在并不存在所谓的“传统企业”,或者说,就算你是“传统企业”,你压根不靠网络赚钱,但只要你的企业被“上网”,那么,你就应该更审慎地发出自己的言论,特别是发言者有了职业身份的叠加,没必要因为一些言论而被动吃亏。
文/郭静,微信公众号:郭静的互联网圈
1、两部门联合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黄色预警,广东等地区需注意→,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黄色预警啥意思?地震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