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素养有多重要?长三角青少年们在这场活动上思考AI、谣言和流量,媒介素养三个模式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普及,青少年用他们的独特视角回应时代命题。
8月1日,第六届长三角青少年媒介素养文化创新活动嘉年华盛典在上海举行。青少年们聚焦了近期的社会热点话题——“外卖大战”,分别从商家、骑手、平台、消费者四个角度分析了这场大战的利弊。他们犀利的观点、严谨的逻辑,敏锐的时事触觉和深度的思辨能力赢得了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张志安的点赞,他鼓励青少年看待事物不要简单地下结论,要学会实际调研,学会怎么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青少年现场展示“AI谣言”的低成本和破坏力。本文图片均为主办方供图
项目化学习营的TED演讲《破局·共生·向善——青少年媒介素养的成长三问》,抛出“青少年如何应对网络谣言?”、“青少年如何看待网络流量?”、“青少年如何拥抱AI?”三个问题。青少年们认为,应对网络谣言需提升媒介批判思维,跳出圈层隔离;看待网络流量应关注行业生态,推动非遗破圈传播;拥抱AI则要在技术中坚守人文,用科技赋能实现成长与责任的共生。有中学生现场展示仅四步就可以用AI生成一张足以以假乱真的警情通报图片,提醒数字时代需要拥有一双甄别事实的“火眼金睛”。
由上海市科学艺术教育中心指导、长三角青少年文化创新研究中心主办的长三角青少年媒介素养文化创新活动今年是第六届,本届活动以“AI不设限,少年敢破界”为主题,旨在关注AI时代青少年媒介素养发展,培养与时俱进的竞争力。
第六届长三角青少年媒介素养文化创新活动嘉年华盛典以“AI不设限,少年敢破界”为主题
活动遴选出了147位“梦想少年”参加公益夏令AIGC营、全媒体营、新闻时评营和项目化学习营以及第二届长三角新闻课堂时事争霸赛。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谢静表示,长三角青少年展现出的创造性与批判性思维超出预期,媒介素养教育需要平衡创造性与批判性、参与感与责任感,更需要关注媒介技术特点,能够提出反向拆解AI知识路径的新思考。
1、经济学家宋清辉:政治局会议四大“新提法” 强化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