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8-04 03:16 作者:伏醉
思辨会 | 量子模拟:技术路线激辩与产业化破局——WAIC思辨会顶尖学者共议发展路径
图灵量子首席运营官杨林、上海交大无锡光子芯片研究院科技发展部部长方啸天、中国移动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潘成康、郑州大学国家超级计算郑州中心副教授陈强、上海交通大学助理研究员窦建鹏以及图灵量子算法开发负责人赵翔等企业家、专家学者参会讨论,共话量子模拟的未来趋势,赋能科技创新产业。
01 基础研究与应用场景:瓶颈共识下的突破路径
上海交通大学助理研究员窦建鹏揭示底层逻辑:"掌握计算能力即掌握材料设计密码",他指出计算能力的指数级跃升与人类对物质世界基本原理的理解深度之间,正形成前所未有的紧密互动。这种共生关系不仅重塑科研范式,更深远影响日常生活、材料与生命科学创新乃至宇宙规律的探索。未来,驾驭“计算能力-基本原理”共生关系的能力,将成为科技竞争的核心优势。
上海交大无锡光子芯片研究院科技发展部部长方啸天主张光量子以芯片化集成破局,通过玻色采样实现量子优越性,从而突破性能成本瓶颈。其“物理模拟即计算”特性,可高效模拟分子轨道等系统,是理想专用平台。随着与超导/原子等混合架构成熟,光量子既能在专用领域率先落地,又可作为量子网络核心推动互联。其快速演进态势,使之成为产业化的先锋支点。
郑州大学国家超级计算郑州中心副教授陈强强调NISQ时代须需算法、传输与架构协同创新,通过量子-经典超算交叉验证解决生物医药精度、金融预测等可信度问题,攻克融合算法、数据传输及异构框架等挑战。
图灵量子算法开发负责人赵翔以独特视角阐释:“量子模拟是一台可完美重播的微观世界摄像机。它捕捉的不只是分子,更拍出了下一轮产业赛道的起跑线。”
思辨的锋芒,勾勒时代的轮廓。本次思辨会在激辩中达成重要共识:量子模拟在优化与物质模拟领域潜力明确,但需同步突破基础研究(算力-物质原理共生)、产业化痛点(噪声/退相干)及验证体系构建,方能借医药/金融等场景实现商业转化。
当前,量子计算产业化进程正在稳步推进。以图灵量子为代表的光量子路线通过量子优越性验证和集成光子芯片的技术积累,展现出产业化应用的潜力。随着混合架构的持续优化,量子模拟的计算能力将实现质的飞跃。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正推动量子科技与青年创新力量的深度交融,以思辨之锋突破认知边界,以论辩之力激扬时代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