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东·尼尔曼:乌克兰重建问题,是怎么从欧美会议桌上消失的?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安东·尼尔曼,翻译/ 薛凯桓】
7月份,乌克兰经济和社会领域值得关注的动态是:罗马重建会议无实质成果,西方阵营分裂,贝莱德退出乌克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放5000万美元贷款但再次附加霸王条款。
社会方面,在校学生数降至30年最低,高年级女生占比极高,贫困率飙升,食品价格暴涨,“一日式”商店激增等等。
整体来看,乌克兰无论是战场还是重建都前景黯淡,社会问题还在持续恶化。
本月,一场聚焦乌克兰重建的会议在罗马举行。遗憾的是,会议并未产生任何实质性成果。但回顾这个会议的历史就会发现,这次的“毫无进展”本身就是一条值得关注的新闻。
事实上,罗马会议既不是探讨乌克兰重建的首次国际会议,也不会是最后一次。这类年度会议早在2017年就已开始。值得注意的是,在2022年之前,会议主要讨论的是乌克兰国内的改革问题,而在那之后,重心才彻底转向战后重建。
于是,重建资金的来源一度被寄希望于从俄罗斯获取。当时很多人认为俄罗斯已经是一个“泥足巨人”,即将崩溃。但卢加诺会议最终只形成一份宣言性文件,并没有得到落实。因为2022年战争还在继续,俄罗斯既没有投降的意思,更不可能进行赔偿。不过,当时大家对2023年乌军的大规模反攻还抱有信心,所以卢加诺会议的设想就被顺延到下一次会议。
然而2023年6月中旬,在伦敦举行的后续会议比瑞士的首次会议更加没有存在感。会上又是一番宏大的言辞,乌方公布的损失数字在一年里从1000亿美元飙升到4000亿美元——这显然和电力设施遭到袭击以及收复了部分失地有关,但基辅当局仍然坚持7500亿美元的重建资金诉求。
2024年夏天,欧洲国家想出一种新办法,打算通过对冻结俄罗斯资产产生的利息和票息进行再投资,来实现乌克兰战事的“自我维持”。同年,乌克兰重建会议在柏林再度召开。
2024年8月,乌军试图出兵库尔斯克地区来扭转战场局势。他们希望通过攻入俄罗斯本土作为筹码,换取俄罗斯撤出已经吞并的乌克兰领土。尽管如此,出于政治考虑,基辅当局和它的西方盟友都不愿意放弃“新马歇尔计划”的愿景。但是,重建工作始终没有启动。再加上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乌军被彻底赶出库尔斯克、俄军在前线加强攻势,贝莱德的投资计划也失去了实施的基础。
到了2025年,乌克兰重建会议在罗马召开时,西方阵营已经出现分裂迹象。俄罗斯依然拒绝投降、忏悔和赔偿,贝莱德也实质性退出相关事务。乌克兰重建的前景变得扑朔迷离,特朗普在乌克兰问题上的反复表态,更是让局势变得复杂。
在这样的情况下,欧盟被迫填补美国角色退却后留下的真空,不仅承担起乌克兰主要财政捐助国和工业后盾的责任,还接替贝莱德成为重建协调者。会议决定设立一项乌克兰重建专项基金,初始金额为2.2亿欧元,目标是在2026年初之前再筹集2.8亿欧元。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早在2022年就主张欧盟应该介入重建。她宣布达成一系列与其他国家及机构的合作协议,总价值大约24亿欧元,并且还有望再吸引80亿欧元。简单来说,基辅现在能确定指望的只有2.2亿欧元。这和它7500亿美元的期望相比简直是杯水车薪,重建前景变得越来越黯淡。
从卢加诺的第一次重建会议再到现在,局势已经发生很大变化。西方的集体行动能力变弱,只有欧洲的官僚机构还在持续表达对乌克兰的支持以及对其重建可能性的信心。对这些官僚来说,这场战争反而成了他们扩大在欧盟内部影响力的机会,他们借此把一些原本属于成员国政府的权力收归到自己手中。
美国政权更迭后,不仅退出重建讨论,立场还向波兰靠拢。最明显的例子就是美方迫使基辅达成“矿产交易”,试图用这个来弥补自己在乌克兰的投入。欧洲对乌克兰的态度也发生微妙变化。重心已经不是致力于长远的重建,而是尽可能延长乌克兰的抵抗能力,为欧盟自身争取时间。表面上的理由是为应对俄罗斯未来“不可避免的进攻”做准备,但现实情况是大量精力都消耗在冗长的官僚程序以及对军工复合体资金的分配上。
1、隐形的便利店,美团淘宝的即时零售暗战丨外卖混战④,美团 零售
3、硅业分会:价格有效传导,本周硅片价格延续涨势,2021年硅片价格大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