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7-25 22:04 作者:摩西使徒
中央定调!哈尔滨房地产向“存量”与“品质”要未来“城市更新”被正式写入城市发展总体要求。
文 | 白杨
据新华社报道,2025年7月,时隔十年再度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成为定调未来十年城市发展路径的关键时刻,“城市更新”被正式写入城市发展总体要求。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根据会议内容作出的解读指出,在这场高规格的会议中,房地产领域的转型方向被具象化为实操路径,从“城市更新上升为核心战略”到“双轨制住房体系构建”,从“四好建设标准”到“城中村改造新规”,每一项部署都直指当前行业痛点。
对于哈尔滨这座拥有独特历史文脉与气候特征的北方重镇而言,这场会议传递出的信号意义非凡,它不仅关乎短期市场的稳定,更将重塑其未来十年乃至更长时间的城市空间与居住形态。
本次会议将“推进城市更新”纳入城市工作总体要求,明确以存量提质增效替代大规模增量扩张。这种转变植根于对城市本质认知的深化,城市不再被视作机械增长的容器,而是如同生命体般需要系统维护、动态平衡的复杂系统。在房地产领域具体体现为三大核心转向:
空间逻辑转向,从外延扩张到内涵更新。会议强调要严控商品房增量,要求“先体检、后更新”,聚焦老旧小区改造、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低效用地再开发。这对哈尔滨道外、香坊等区域大量亟待焕新的存量空间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契机,不再依赖整体拆建,而是以“微循环”修复历史街巷。大规模新城建设时代已落幕,已建成区域的精细化修补与功能激活成为主旋律。
供给结构转向,“市场+保障”双轨制住房体系构建。哈尔滨在优化商品住房供给质量的同时,必须实质性扩大保障性住房供给。这不仅是民生托底,更是稳定市场预期、优化人口结构的关键举措。
价值内核转向,安全、绿色、宜居成硬指标。“四好”建设(好房子、好小区、好社区、好城区)被提升至前所未有的高度。对地处严寒地带的哈尔滨而言,严守城市安全底线、推进基础设施生命线工程的表述尤其具有现实紧迫性。新建住宅需满足“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系统标准,存量房改造亦需向此看齐。老旧燃气管网改造、排水防涝能力提升、严控超高层建筑等要求,为城市安全划出清晰红线。
在城市更新方面,道外、香坊等区域存在大量亟待改造的危旧房与低效用地,哈尔滨需在改造中超越简单的物理空间重建,将历史街区保护(如中华巴洛克街区活化)、冬季宜居性提升(如增加室内公共活动空间)、适老化、适幼化改造统筹纳入,同时需要避免”一刀切“式大拆大建。
在商品住房方面,增量严控背景下,哈尔滨商品住房市场将更聚焦于“好房子”建设。开发商必须在严寒地区建筑节能、室内环境舒适度、智慧家居、绿色建材应用等方面实现突破,高品质住宅将成为市场分化下的核心竞争力。
在基础设施升级和管控超高层建筑方面,会议点名的“老旧燃气管网、排水系统改造”直击哈尔滨痛点,并提出“严格限制超高层建筑”的要求。
回望历史,我国曾分别在1962年、1963年、1978年召开过三次全国城市工作会议,随后于2015年、2025年以中央名义召开城市工作会议。会议的每一次召开,都深刻烙印着国家发展阶段的特征,亦牵引着哈尔滨的城市轨迹。
1962年-1963年,在特殊经济时期,城市被视为需要压缩的“负担”和亟需解决的问题。哈尔滨与其他城市一样经历了城镇人口精简、市镇建制调整的收缩期,城市化进程一度停滞甚至倒退。
1978年,首次明确城市是经济、政治、科学、技术、文化、教育的中心,在现代化建设中起主导作用。这释放了发展信号,哈尔滨等城市随之进入快速扩张期。
2015年,会议将城市定位为拉动发展的“火车头”,强调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着力解决快速扩张带来的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哈尔滨开始更加注重功能疏解、新区建设与老城更新并重。
2025年,本次会议将城市视为具有内在规律、需要系统维护和持续进化的生命体。对哈尔滨的房地产市场来说,这意味着从追求开发速度和体量,转向对建筑安全、居住品质、社区活力、环境友好、文化传承和基础设施韧性的全方位关注。
2025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为中国房地产划定了清晰的历史分水岭。对哈尔滨而言,挑战与机遇并存。挑战在于,必须直面存量时代的复杂课题,在严苛的气候条件下,高效、高质量地推进城市更新,筑牢安全底线,并满足多元化的居住需求。机遇则在于,依托其独特的欧陆风情、冰雪文化和坚实的产业基础,完全有能力走出一条以品质、文化、韧性和可持续性为核心竞争力的特色发展之路。
1、罗马诺:伊萨克首选就是加盟利物浦,未与曼联或切尔西谈判,罗马对萨索洛预测
2、张碧晨版《年轮》可能被下架!本人缺创作能力,得罪汪苏泷不明智,年轮张碧晨现场版
3、在中国骚扰路人拍视频的哈萨克斯坦网红,刚回国就被当地警方带去喝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