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皇家贡品到出口创汇“金色名片”,贵州红茶的前世今生
根据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发布的最新报告,2024年贵州红茶一举夺得产量与出口均价全国“双第一”的优异成绩。这一里程碑式的成就,标志着贵州红茶经过数百年的传承与发展,跻身中国红茶第一方阵。
贵州红茶的历史可追溯至明清时期。明代洪武年间,随着屯田制的推行,永宁茶课司的建立和奢香夫人开辟的“龙场九驿”贸易通道,共同构筑了贵州茶业发展的制度基础和商贸网络,贵州茶业发展初具雏形。
清代乾隆年间,贵州茶叶已成为皇家贡品,内务府档案中已有“黔红”记载以及道光《遵义府志》详实的贡茶记录。
19世纪中后期,随着汉口开埠带来的贸易机遇,贵州茶叶经乌江水道远销海外,完成了从山野饮品到商品化生产的转变。
抗战时期,贵州红茶肩负特殊使命,成为支撑战时经济的重要支柱。1939年中央实验茶场落户湄潭;1940年湄潭机械化精制厂投产,使贵州成为大后方最重要的红茶生产基地。在“茶叶换军火”的特殊政策下,贵州红茶“湄红”作为战略物资,通过滇缅公路源源不断输往国际市场,为抗战换取外汇和军需。
新中国成立后,贵州红茶成为国家出口创汇的重要物资,被纳入统购统销体系。通过建立了一批大型国营茶场,贵州红茶实现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其生产的红碎茶及功夫红茶主要作为大宗出口原料,出口至苏联、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及西欧市场,为国家经济建设贡献了重要力量。同时,贵州跻身全国重要红碎茶基地之一,成为共和国出口创汇的“金色名片”。湄潭被确立为“八大茶叶出口基地”之一,奠定了现代红茶产业发展的基础。
在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下,贵州红茶经历战略调整。2008年前后,“遵义红”的成功研制标志着黔红从大宗茶向名优茶的华丽转身。再加上“普安红”等标杆品牌的崛起,重塑了贵州红茶的价值链。
进入21世纪,贵州红茶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2019年至2024年,全省红茶产量从4.8万吨增至9.3万吨,红茶总产值从78亿元跃升至217亿元,出口额从0.8亿美元增长至3.2亿美元。“遵义红”品牌价值达56.8亿元,位列全国红茶品牌前三强,“普安红”品牌价值达32.5亿元,进入全国前十。
如今,贵州红茶正以其“浓醇鲜爽”的独特风味,实现从规模优势向价值优势的战略转型,不仅成为中国红茶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也为全国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贵州方案”。这片历经数百年的红叶,正在书写着从历史名茶到现代产业的新传奇。
来源:动静贵州
1、这两年做口译感觉到个有趣的现象:拼音说的越来越多了,口译用语
2、一口气发了6台新车,鸿蒙智行今天过年了。。。,鸿蒙智联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