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8-09 13:40 作者:大可可豆
拆分动力电池子公司上市未果,欣旺达“举家”赴港屯粮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胡雅文 北京报道
2025年盛夏,全球第一的手机电池厂商欣旺达(300207.SZ)向港交所递出了招股书。
今年有不少锂电池公司奔赴港股“屯粮”,和他们一样,欣旺达赴港上市的重点也是国际市场。欣旺达虽未透露募资金额,但建设越南消费电池工厂的目标十分明显。欣旺达靠消费电池起家,时至今日,消费电池业务仍是它最大的收入来源,毛利率相对稳定。
欣旺达另外两大收入来源为动力电池和储能系统,增速不小但盈利能力承压,且动力电池毛利率显著低于行业水平。不过动力电池市场规模很大,是电池厂商的必争之地。据了解,欣旺达位于欧洲的匈牙利工厂正处于建设之中。8月8日,鑫椤资讯高级研究员张金惠告诉《华夏时报》记者,“欧洲电动化进程仍有拓展空间,其本土产能供给相对不足,为中国企业出海布局提供了可行机遇。尽管欧洲市场空间广阔,但政策层面的波动性亦较为显著。不过,凭借中国企业在技术与成本方面的领先优势,其可输出的产能足以覆盖市场需求。”
起家于消费电池
1997年12月,欣旺达现任董事长王威和兄弟王明旺在深圳市宝安区成立了欣旺达,从事电池设计和生产。1999年,欣旺达拿下康佳集团的手机电池订单,开启快速成长之路。
2000年左右,手机、笔记本电脑、MP3等消费电子产品市场快速发展,小型锂电池需求量巨大,欣旺达抓住机遇,切入了飞利浦、NEC(日本电气)、海尔、联想的供应链。进入智能手机时代,欣旺达生产的电池模组又进入了苹果、小米、华为等手机厂商供应链,逐渐成为消费电池龙头。
招股书显示,2024年,欣旺达全球手机电池总出货量为4.6亿个,市占率34.3%,是全球最大的手机电池厂商。此外,欣旺达全球笔记本电脑及平板电脑电池总出货量为7千万个,市占率21.6%,是全球第二大的笔记本电脑及平板电脑电池厂商。
近年来,随着全球对清洁能源需求的增加,欣旺达加快了在动力电池和储能业务方面的布局,但消费电池仍是欣旺达最大的收入来源。2022年到2024年,该业务收入分别为320.15亿元、285.43亿元、304.05亿元。
欣旺达此次并未披露募资金额,不过提及的募资用途主要有4个方面,一是支持国际增长策略,包括海外生产设施及销售和服务;二是研发高性能电芯等方面;三是进行数字化和智能化升级;四是用于投资或收购上下游业务。
其中着墨最多的是越南基地建设。记者已就港股上市相关问题致函欣旺达,截至发稿未得回复。招股书显示,2024年7月,欣旺达董事会通过了越南基地方案,用于生产消费类电芯及相关产品,年产能约为5600万个电池,总投资不超过20亿元。
新业务竞争激烈
欣旺达想要夯实消费电池基本盘的决心并不难理解。直到2025年3月末,消费电池仍是收入占比最大的一块业务,消费电池、动力电池、储能系统今年一季度的收入分别为66.1亿元、30.48亿元、3.54亿元,占比分别为53.8%、24.8%、2.9%,期间产量分别为1.48亿只、6.5吉瓦时、4吉瓦时。
但欣旺达正在降低对消费电池的依赖。从收入结构来看,消费电池在欣旺达收入中的占比已经从2022年的61.4%下降到了如今的53.8%。
相比动力和储能市场动辄百分之大几十的增速,消费电池的增速并不快。过去几年,智能手机、电脑的市场增速相对平缓,年均增长常年不足10%。耳机、智能手表等市场规模较小,对消费电池整体增速的拉动有限。
SNE Research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动力+储能)电池出货量总计达到1299吉瓦时,同比增长24%。其中,欣旺达以21吉瓦时的动力和1吉瓦时的储能、合计22吉瓦时的电池出货量排在全球第十,市占率2%。
作为新业务,欣旺达在动力和储能业务规模上的进步显然不小,但盈利能力屡遭市场质疑。主要负责动力电池业务的子公司——欣旺达动力在2024年亏损15.87亿元,2022年至2024年累计亏损65.8亿元。2023年,欣旺达曾想分拆欣旺达动力单独上市,至今未果,并变成了以欣旺达为主体推进港股上市。
在欣旺达的三大业务中,动力电池的盈利能力一直最差。过去几年,欣旺达的动力电池毛利率已经从2022年的8%提升到了2024年的10.7%。2025年一季度,其储能电池毛利率为25.5%,消费电池毛利率为20.2%,动力电池为12.9%。
但这仍然显著低于行业水平,万得数据显示,2024年A股动力电池公司的产品总毛利率为21.85%。受此拖累,欣旺达2024年以来的整体毛利率在15%左右。
同时,动力电池的单位售价仍在下降。招股书显示,欣旺达动力电池的平均售价从2024年一季度的0.8元/瓦时下降到了今年一季度的0.5元/瓦时。
角逐欧洲市场
自从动力及储能市场进入供过于求的阶段,企业间的竞争已经到了不进则退的地步。比如去年中国企业的出货量已经占到全球的69%,同比提高6个百分点;3家韩国企业的合计市占率为16%,同比大减8个百分点;1家日本企业的市占率为3%,同比减少1个百分点。
而中国企业之间的竞争也不小。亿纬锂能(300014.SZ)、中创新航(3931.HK)、国轩高科(002074.SZ)2024年动力及储能电池出货量的增速均超过50%,欣旺达增速为47%。
欣旺达在招股书风险因素中提及,“锂离子电池市场的特点是技术变革快、行业标准不断发展,难以预测,加上频繁推出新产品及模型,缩短了产品生命周期,如果竞争对手开发出我们无法跟上的新技术,使产品性能或价格优势比我们更高,可能使我们的产品过时或销路变差。”全球新能源行业竞争激烈且高度集中,并且未来的竞争可能更加激烈。
2025年4月,欣旺达宣布终止了总投资达140亿元的两大项目,包括计划投资额为120亿元的30吉瓦时动力电池生产基地项目。
2024年,欣旺达曾在回复投资者时表示,动力电池业务的目标是进入国内前三、全球前五。如今,欣旺达正在推进位于欧洲匈牙利的生产基地,这也是我国不少锂电池企业的欧洲工厂选址。据了解,匈牙利工厂一期项目投资金额不超过19.6亿元,于2024年开始施工,规划了动力和储能生产线,预计2026年下半年投产。
欣旺达储能系统产品经理何鸿雁告诉记者,“(推进)匈牙利工厂就是为了欧洲市场。”据了解,目前,欧盟设定的2030年储能装机目标为500吉瓦时—780吉瓦时,相当于当前装机容量的10倍增长(2024年底欧盟储能装机量约61吉瓦时)。
何鸿雁表示,“5年实现10倍增长,挑战非常大,但对中国储能企业出海是非常有利的。投建更多大规模储能电站肯定是实现这个目标最核心的驱动力。从政策上来对比,欧洲通过立法绑定减排目标,政策定力比美国更强一些,美国政策受政党影响比较大。商业模式上,欧洲德国、英国、西班牙的商业模式相对比较成熟,他们的电力市场机制也比我们中国要成熟,可以运作虚拟电厂。”
张金惠告诉记者,尽管欧洲市场空间广阔,但政策层面的波动性亦较为显著,不过,凭借中国企业在技术与成本方面的领先优势,其可输出的产能足以覆盖市场需求。
截至2025年3月末,欣旺达的海外市场占比为40.4%。从2024年来看,海外毛利率为10.31%,尚低于国内的18.67%。海外市场的增长能否弥补欣旺达被动力电池拖累的盈利能力,记者将持续关注。
责任编辑:李未来 主编:张豫宁
1、三道天雷劈顶!比亚迪宋“渡劫”成功,安全实力遭“雷电验证”!
2、洛杉矶主帅:孙兴慜是一次不可思议的签约,他非常讨人喜欢,孙兴慜最佳海外球员
3、1万件中央救灾物资紧急调拨!支持甘肃省做好救灾工作,中央救灾资金补助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