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变了,电影导演要换代了,强烈推荐《南京照相馆》,南京 照相馆
先说电影,拍的很克制,主要集中在故事本身,翻译、女演员和照相馆老板的戏比较出彩,演绎得也很好,刘昊然和鬼子摄影师也不错。暴力血腥场面并不集中,比较分散插开,有些进行了虚化或远景,比如扔孩子的镜头,侧写比较多。虽然整部片子依然压抑,毕竟成年人都知道这描述的是什么地狱里的一个故事,不过我觉得年纪大一点的孩子是可以观影的,影院里确实也有孩子。
然后再说说杂感,首先就是时代变了,
其实我本人老家就在南京附近,小的时候啥书都看,家里还藏了基本地方志,里面记载了当年南京沦陷后百姓流亡逃难至本地,还有本地百姓被祸害的细节(我们高中有个校长抗战期间被害)以及游击队活动的内容。后来大学在南京读了4年,哪儿都去了,就是没去大屠杀纪念馆,因为怕自己难受又无力,即使国仇家恨也无能为力。
包括后来的相关电影,什么拉贝日记、南京南京、金陵十三钗,我是统统没看,倒是看过一些解析,其中不少骂的,比如骂南京南京里主角是日本军官最后愧疚自杀,骂金陵十三钗里把美国当成上帝,那么残酷还要中国女人感恩献身给美国神父。
因为脑袋里其实是保护性的抵触这些,所以过往没仔细思考,只是觉得陆川和张艺某怎么这么没水平这么哄着美日,今天我回味了一下,会不会是因为时代不同,当初我们没有力量,普通人做不了什么所以都下意识回避,大导演们同样无力,他们拍了那么多中国人遭受的残害,但现实并没有彻底清算,甚至我们彼时还落后美日很多,还要追赶日本,对美国崇拜的人群就更多了,所以他们怎么对冲这种受害后的无力,那就只有让迫害者自己反省甚至自杀(南京南京),或者把精神图腾投射在美国神父身上。
今天申奥的《南京照相馆》固然有在残害场面上比较克制,减轻了心理冲击的因素,但更重要的是时代变了,我们已经有力量了,我们不再需要寄希望于侵略者的自省或者美国救世主的出现,我们依靠自己就可以勇敢直白的说出“我们不是朋友”!
其次就是时代变了,但具体到每个行业每个角落,变不变归根到底还是看人。中国电影并不是不行,而是中国老一代导演不行了,中国的新一代导演正在证明自己可以行。申奥导演年纪轻轻,三部电影,第一部没看过,第二部《孤注一掷》已经是票房+口碑双丰收,现在这部照相馆估计将进一步奠定江湖地位,尤其是时代跨度这么大,故事和节奏把控的也比较老道,加上孤注一掷已经有两次成功先例。
什么叫跟上时代,就是选材和对题材的处理方式符合当代观众的心理,而不是高高在上,或者拿着过去陈旧的路径依赖继续消费观众。在这方面新一代导演无疑具有优势。而陈凯歌张艺谋们,大概率再也难获得大投资大制作的机会,市场已经证明老一代导演消费自己形象的时代已经落幕了,中国电影导演的交接棒将快速进行
3、暑运过半!全国铁路累计发送旅客4.41亿人次,2019全国铁路发送旅客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