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

深陷“增长魔咒”,扫地机器人的困局与破局

时间:2025-08-05 15:30 作者:王子点天灯

深陷“增长魔咒”,扫地机器人的困局与破局

作者 | 辰纹

来源 | 洞见新研社

2025年,扫地机器人还是一门好生意吗?

一面是老玩家们贴身肉搏,行业集中度不断加剧,有公司裁员瘦身,也有公司不断跨界寻求新的增长曲线,创始人因“不务正业”而登上热搜。

IDC的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国内科沃斯、石头科技、云鲸、小米、追觅这五大扫地机器人品牌占据了国内近90%的市场份额,留给其他品牌的空间十分有限。

另外一面是新玩家依然义无反顾的投身入局。

今年上半年,普渡机器人推出了商用清洁机器人新品PUDUCC1Pro,正式进军清洁赛道,不久前,大疆官宣,公司耗时4年研发的扫地机器人也即将在8月6日发布。

此外,美的集团成立新零售公司,进一步拓展终端服务场景,科沃斯在湖州设立全资子公司,通过区域布局深化智能硬件与消费场景的融合。

很显然,扫地机器人在经过之前的野蛮生长之后,又进入到新一轮的竞争之中。

01 利润都去哪了?

从数据上来看,扫地机器人行业的增长还比较稳健。

IDC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智能扫地机器人出货量为2060.3万台、销售额为93.1亿美金,同比分别增长11.2%、19.7%;平均单价上涨7.6%达到452美金。其中,第四季度全球扫地机器人出货量同比增长7.8%,较前三季度增速有所放缓。

奥维云网的数据则显示,今年前5个月,中国清洁电器线上市场零售额114亿元,同比增长16.4%,零售量为992万台,同比增长2.0%。其中,扫地机器人零售额同比增长达到20.1%。此外,随着中国品牌加速出海,全球市占率TOP 10中已有8家中国品牌,中国品牌在全球的市占率已经达到了63%。

销量涨了,份额多了,但扫地机器人企业的利润却反而在下降。

以科沃斯和石头科技这两家公布了财务信息的企业为例。

曾被称为“扫地茅”的科沃斯从2022年开始,净利润就一直处于下行,2023年的下降幅度甚至超过60%,去年科沃斯的营收规模来到165.42亿元,净利润虽然实现了31.07%的增长,但绝对数值只有8.06亿元,不及2021年辉煌时期的一半。

石头科技的销量数据同样不错。根据IDC的统计,2024年,石头科技实现全球销量及销额双第一,出货量同比增长20.7%。

但在盈利能力方面,石头科技去年营收在大幅增长38.03%,总金额达119.45亿元的同时,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增速却由正转负,下降了3.64%,为19.77亿元。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营收和利润之间的背离更为明显,一季度营业收入同比增长86.22%,归母净利润则同比下降了32.92%。

关于净利润增速下滑的原因。科沃斯在2022、2023年财报中指出,成本费用攀升、存货跌价导致的资产减值损失、激烈的行业价格战,以及持续高企的研发投入,多重因素叠加致使公司陷入“增收不增利”的局面。

石头科技2024年财报中解释,成本与费用的增加、市场竞争加剧引发的毛利率下滑,再加上非经营性损益波动,共同对盈利能力造成冲击。

扫地机器人增收不增利,我们虽然只呈现了两个个案,但折射出整个扫地机器人行业共同困境。

02 无惧问题的后来者

在用户端,经历过多次迭代的扫地机器人还是无法像人类一样完成清扫任务。

比如,地面上有稍微大一些的颗粒物,扫地机器人不但无法吸起,还会推着垃圾满屋跑,常常将大块垃圾推到墙角,掩耳盗铃式的调头走人。

比如,人类用抹布轻轻一擦就能搞定的污渍,扫地机器人在上面转好几圈还是无法清扫干净,如果碾过宠物粪便、菜汤油渍这类黏性较大的脏东西时,更是一场“灾难”,全屋都会留下扫地机走过的印记。

再比如,在餐桌脚下这种空间狭窄、障碍物又多的场景中,扫地机器人经常发出“机器被困”的求救信号,由于对空间位置、屋内环境判断失误而导致被困,扫地机器人很多时候像是一个时刻需要呵护的“宝宝”。

当扫地机器人的定位由“科技潮玩”转变为“智能家电”时,用户对扫地机器人的要求和期望也发生了变化:

过去,使用期间磕磕碰碰,清扫不干净也能容忍;

如今,清洁效率不尽人意,又不是家庭刚需,扫地机器人就变得有些尴尬了。

为了提升销量,厂商们在价格、人才、专利等多个方面展开了贴身肉搏,极致内卷之下,利润自然就被摊薄了。

行业既然已经如此内卷了,为什么还会有新人在这个时间节点入局呢?主要原因有二。

其一,行业的低渗透率即意味着市场还存在增长红利。

根据《2025中国扫地机器人行业现状发展报告》,中国扫地机家庭渗透率仅6.9%,与美国15%的渗透率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不过,高线城市见顶,渗透率已达20%;而低线城市受消费能力、市场教育程度等因素制约,市场尚未充分打开,渗透率提升需要时间。

这也是说,不同于传统家电,扫地机器人市场还没有饱和,谁能成为最后的胜者还犹未可知。

其二,市场的量价走势显示用户的消费意愿仍未消退。

AVC数据显示,中国扫地机器人市场在2018-2020年曾处于高速增长期,年销量均超过600万台。

但自2021年起,市场销量开始下行,2021年销量降至578万台,2022年进一步下滑至441万台(同比减少23.8%),2023年虽小幅回暖至458万台,仍仅为2020年峰值的76%,2024年在“国补”政策刺激下,销量有所回升,至539万台。

对比价格,2020年,扫地机的均价为1687元,此后每年都涨,至2024年,均价来到3282元(线上)—4710(线下)之间。

销量向下,价格向上,反映出市场存在需求,用户为愿意创新买单,只是如何激活更多的需求,则需要匹配相对应的创新程度。

事实上,自2021年第三代基站技术革新后,扫地机器人出现了自动上下水、全基站、底盘升降、激光导航、AI避障、自清洁等多项功能革新,最近还出现了增设机械臂的形态变化,在扫地机器人的产品形态还没有完全定型的行业语境下,就像戴森一样,新人完全可以凭借一个颠覆性的创新上位。

03 大疆会是那条鲶鱼吗?

新玩家入局会对市场格局产生多大影响?行业普遍认为,大疆是最不确定的因素。

福布斯中文网专栏作家刘润解读大疆转做扫地机器人为“溢出式创新“,能够形成降维打击式的技术穿透。

首先,扫地机器人的核心功能主要由视觉感知、精准定位、路径规划三项技术支持,大疆的无人机产品是在复杂的三维空间中运行,其技术难度远高于扫地机器人在二维平面上的路径规划,大疆做扫地机几乎是“顺手的事“。

其次,跨界做新品类成功的关键,在于核心技术能否迁移,以及迁移后,用户对品牌认知无需重新培育。

很明显,大疆在空间智能上已经把技术做到了极致,感知算法既然能够躲开树枝,那么绕开数据线也不存在障碍,关键是用户对于大疆的这种技术能力完全信任,就像华为、小米一样,在手机行业积攒的技术沉淀与市场口碑,转到智能穿戴、智能家居、汽车也赛道时,用户依然信任。

然而不确定的一点是,当前的扫地机器人市场的竞争焦点已不再是底层技术,而是市场策略、品牌认知、渠道建设等全链路营销能力的比拼。

对于大疆最为自信的技术迁移,也有行业人士认为无人机与扫地机也存在着本质的差别。

前者的核心是应对动态环境中的高速避障,如树枝、电线等,其算法优先保障飞行的稳定,其避障系统的为“非接触式”设计;后者的核心是对静态环境中的物体识别,如杂物、宠物粪便等,其工作原理需要扫地机主动接触地面并施加清洁压力。

特别是在核心功能基本确定的行业语境下,市场竞争已经迈入“全能基站”“自动洗烘”“拖布升降”等复杂功能的内卷,比拼的是更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的创新能力。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大疆实际上要面临的挑战还不小。但无论如何,行业新一轮的洗牌在即,谁能真正突破“伪智能”,满足用户对“真干净、真省心”的刚需,谁就能在未来的红海中率先登岸。

这场关于效率与体验的革命,远未结束。

Top

1、来一次涨粉100万,海外网红扎堆来中国,真爱还是掘金?,在中国的外国网红博主

2、悲剧!中国澳门20岁前锋去世,超载造4死3伤车祸,车头严重变形,澳门现状视频

3、美将向部分签证申请者收取最高1.5万美元保证金,美国f1签证保证金

小编推荐

当前文章:http://www.share.tuanjian7.cn/WOV/detail/pfyjpb.html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我要评论

发表
取消

王子点天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