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关税不划算,还是从东南亚回到中国造”
【文/观察者网 张菁娟】美国总统特朗普延续第一任期的做法,继续挥舞“关税大棒”,试图以此迫使中国作出让步,然而这一策略并未奏效。随着上周“对等关税”税率的敲定以及对“转运”的新限制,中国制造“更香了”。
牛津经济研究院研究中国问题的首席经济学家卢姿蕙(Louise Loo)表示,“中国+1”战略将面临巨大压力,一些公司会寻求更遥远的新制造基地,但许多公司会回到中国,毕竟“进入新市场的前期成本将高得离谱”。
福建的一家鞋企代表说,他们今年在柬埔寨开设了第二家更大的工厂,“我们的大多数美国客户都要求我们把订单转移至东南亚,但受最新关税影响,尚未下单的客户对在柬埔寨下单犹豫不决”。
“之前可能每天接到10个电话……现在只有零星几个。”他补充道,客户们正密切关注美国与中国及其他合作伙伴的关税谈判,“如果结果是中国的关税为30%,墨西哥为20%,他们绝不会动摇”。
7月31日,特朗普签署行政令,确定了对多个国家和地区征收的“对等关税”税率。缅甸、老挝被征收的“对等关税”税率为40%,柬埔寨、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和菲律宾的关税为19%,作为“中国+1”投资的最大受益国之一,越南的关税为20%。
总部位于香港的玩具和电子产品制造商 Wynnewood Corp总裁布莱恩特・陈表示,该公司今年已开始与合作伙伴洽谈,将部分订单从中国东莞的工厂转移到印度尼西亚,以“降低供应链风险”,但这样做的好处正在逐渐消失,该公司仍需从中国运输大部分零件。
“这有点像双重打击,我们两边都在受损。”布莱恩特・陈说。
不过,在浙江东部经营一家采购企业的纳文・贾表示,在高端面料和纺织品等行业,附加关税对中国的主导地位影响不大,因为很少有国家能与中国的技术能力相匹敌。“没有竞争对手。没有人能拿出和中国一样的东西。”
《金融时报》指出,一些早前选择留在中国的生产商现在感到庆幸。
她补充道,关税对低成本中国商品的影响微乎其微,并未削弱美国买家的需求。“事实上,对我们的商品来说,基本上相当于没有加税。美国似乎对中国相当友好。”
美国家居用品制造商 Lay N’ Go 的运营主管法扎克利(Adam Fazackerley)说,他今年已将订单转移到柬埔寨,但牺牲了灵活性、效率和物流便利性。
他直言,对于下一批订单,他会关注关税差异,“如果数字接近,我们就会在中国生产”。
对于美方挑起的贸易战,我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8月1日在例行记者会上重申,中方始终认为关税战贸易战没有赢家,搞保护主义损害的是各国的共同利益。
1、对于孩子看完《南京照相馆》后回家剪了自己的奥特曼卡片,你怎么看?
2、旧金山联储主席:降息的时机正逐渐临近,今年可能降息多于两次,旧金山汇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