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

股转风波下的吉林银行:总资产突破8000亿,信用减值损失拖累净利,吉林 银行

时间:2025-08-13 08:26 作者:坏坏无极

股转风波下的吉林银行:总资产突破8000亿,信用减值损失拖累净利,吉林 银行

出品 | 子弹财经

作者 | 邢莉

编辑 | 蛋总

美编 | 倩倩

审核 | 颂文

近日,吉林省最大的城市商业银行——吉林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吉林银行)遭股东大手笔转让股份一事,引发业界广泛关注。

7月21日,亚泰集团发布公告,因公司经营需要,拟在吉林长春产权交易中心公开挂牌转让其持有的吉林银行3亿股股份。若本次股权成功转让,亚泰集团将退出吉林银行持股5%以上股东行列。

吉林银行成立于2007年10月,由原长春市商业银行吸收合并原吉林市商业银行、辽源市城市信用社组建而成;此后通过持续吸收合并省内其他地区的城市信用社、新设分行等方式不断壮大。

作为吉林省内唯一一家省级城商行,吉林银行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总资产突破8000亿大关。资产规模虽站上新台阶,但其自身经营仍不乏挑战。

「子弹财经」注意到,吉林银行审计后年报显示,2024年净利润为14.15亿元,同比下降25.09%,不良贷款率上升至1.89%,增收不增利、资产质量承压等现状均待破局。

1、大股东“保壳求生”,股权结构或生变

亚泰集团在7月21日发布的公告显示,其合计持有吉林银行股份903,867,421.7股,合计持股比例6.88%。其中:公司直接持股比例5.36%,通过全资子公司亚泰医药集团有限公司间接股比例1.52%。

亚泰集团称,公司拟在吉林长春产权交易中心分别公开挂牌转让直接持有的吉林银行1亿股、2亿股股份,挂牌底价不低于4.19亿元、8.38亿元。本次交易以吉林银行净资产评估值为依据确定挂牌底价。

(图 / 亚泰集团公告)

对于此次转让吉林银行股权的动因,亚泰集团在公告坦言,旨在优化资产负债结构、补充流动资金。

回溯亚泰集团的发展历程,这家始创于1986年的企业曾是东北地区综合实力突出的标杆企业,早在1995年便成功登陆上交所,形成了以建材、地产、医药为核心主业,金融投资等业务协同发展的多元格局。

然而自2021年起,亚泰集团的经营业绩急转直下。Wind数据显示,2021年至2024年的四年间,亚泰集团归母净利润分别亏损12.54亿元、34.54亿元、39.547亿元和29.18亿元,经营压力可见一斑。

二级市场上,亚泰集团股价长期低迷。

2024年6月,亚泰集团发布《关于公司股票可能存在因股价低于1元而终止上市的风险提示性公告》。今年以来,亚泰集团股价长期在1.5元上下徘徊。截至8月12日收盘,亚泰集团最新股价为1.94元/股,较前一交易日上涨1.57%。

在此背景下,“保壳”成为亚泰集团必须面对的现实压力。

需要注意的是,若交易最终顺利完成,亚泰集团对吉林银行的合并持股比例将从6.88%大幅降至4.6%,这一比例意味着其将彻底退出持股5%以上股东的行列,丧失在该行重大事项决策中的话语权。

因而大股东的变化也或将加剧吉林银行在董高监层面的动荡。

吉林银行2024年年报显示,现任董事中宋尚龙由亚泰集团和亚泰医药联合提名。「子弹财经」就股权转让、以及对董高监团队的影响等相关问题求证吉林银行方面,截至发稿前未获回复。

2、关联交易曾遭内部反对,资产质量指标承压

作为吉林省规模最大的城市商业银行,吉林银行的发展历程有着鲜明的区域金融改革印记。

截至2024年末,吉林银行已在吉林省内9个市州及大连、沈阳设立11家分行、1家分行级专营机构,合计拥有369家营业机构,同时发起设立8家村镇银行,并参股一汽汽车金融公司,形成了覆盖区域主要经济带的服务网络。

股权结构方面,吉林银行无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呈现出明显的分散化特征。

第一大股东为吉林金控,持股比例15.58%;第二大股东是韩亚银行(韩国),持股9.13%;长春市融兴经济发展公司、亚泰集团和龙翔投资控股集团均为持股5%以上的股东。

值得注意是的是,吉林银行与一众股东们的关联交易频繁,且涉及金额较高。

吉林银行在2024年报中披露关于关联交易的信息,在公司贷款业务上该行给股东方及其旗下控股公司发放的贷款交易总额为128.99亿元,2023年这一数据仅为78.64亿元,同比大幅增长64.03%。。

其中,针对股东吉林金控的关联贷款为24.5亿元。对亚泰集团的关联贷款虽只有8亿元,但对于其旗下一众子公司的关联贷款非常多。

亚泰集团2024年年报显示,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及子公司在吉林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贷款余额82.16亿元,2024年度贷款利息支出金额3.73亿元。

(图 / 亚泰集团公告)

通常来说,银行关联交易的合理开展具有一定积极作用,可减少谈判、尽职调查等环节成本,实现资金高效流转。尤其在市场波动时提供支持,与关联方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能增强经营稳定性。

但频繁且大规模的关联交易,容易引发风险,隐蔽的利益输送可能掩盖真实财务状况,一旦关联方出现危机,风险易传导至银行。

「子弹财经」注意到,今年4月30日,吉林银行披露的《吉林银行董事会2024年第一次例会决议及议案》公告显示,此次会议审议了57条议案,其中在涉及针对亚泰集团、吉林投资集团、长春融兴经济的重大关联交易项目的议案上,均出现反对票。

(图 / 吉林银行董事会2024年第一次例会决议及议案)

资产质量方面,吉林银行2024年不良贷款率攀升态势明显,资产质量承压。

2024年末,吉林银行在年报中披露数据显示该行不良贷款率为1.50%,相较于2023年的1.39%上升了0.11个百分点。

而联合资信披露的数据显示,该行不良贷款率高达1.85%,相较于2023年的1.80%上升0.05个百分点。两方数据为何产生如此大的差异?「子弹财经」就相关问题求证吉林银行方面,截至发稿前未获回复。

联合资信报告显示,吉林银行面临一定贷款业务集中风险,同时房地产贷款相关风险需保持关注。

2024年,吉林银行面临较大贷款客户集中风险,年末单一最大客户贷款占资本净额的比例和最大十家客户贷款占资本净额的比例分别为8.00%和55.42%。

截至2024年末,吉林银行审计口径下房地产业贷款占比为5.52%,住房按揭贷款占比为14.47%,在目前房地产行业低迷的背景下,需关注相关贷款风险。

(图 / 联合资信评级报告)

此外,该行关注类贷款余额达304.43亿元,占比6.29%,尽管较2023年有所下降,但规模依然庞大。

联合资信在评级报告中指出,吉林银行关注类贷款包括逾期90天以内贷款、重组贷款、展期贷款及借新还旧贷款等,行业主要集中在批发和零售业、房地产业、制造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采矿业等,考虑到关注类贷款占比仍处于较高水平,未来信贷资产质量仍面临下迁压力。

3、增收未增利,零售转型仍在路上

从规模扩张维度看,吉林银行近年来成效显著。

Wind数据显示,近五年吉林银行总资产规模均实现两位数增长。该行总资产从2020年末的4345亿元,稳步攀升至2024年末的7458.36亿元,实现跨越式发展。

2025年一季度末,该行总资产突破8000亿大关,增至8012.17亿元,展现出强劲的扩张动能。

不过,规模的快速扩张并未带来盈利水平的同步提升,吉林银行业绩方面呈现出 “增收未增利” 的尴尬局面。

从盈利角度来看,2022年至2024年,吉林银行实现营收分别为99.26亿元、124.63亿元及136.45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5.40亿元、18.89亿元及14.15亿元。

(图 / 联合资信评级报告)

2024年,该行信用减值损失达53.27亿元(较上年增加10.27亿元),拖累了净利润表现——净利润同比下降25.09%。

联合资信在评级报告中指出,吉林银行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力度较大,对盈利带来一定负面影响,考虑到贷款拨备水平以及针对违约投资资产的减值计提有待提升,未来一段时间内盈利水平将持续承压。

战略层面,近年来吉林银行积极推动零售转型。

2020年,吉林银行迎来了具有招行背景的领军人物——秦季章,当年4月他挂职出任吉林银行党委副书记、副行长,任内积极推动该行零售转型。

2022年12月,秦季章出任吉林银行行长,2023年6月出任吉林银行董事长,正式掌舵这家城商行。

仅用三年时间,秦季章完成了在吉林银行职场上“三级跳”。

秦季章在年报中称,2024年吉林银行零售变革攻坚克难,主要指标同业首位度优势持续扩大,营收贡献度超过30%,储蓄存款规模、增量保持同业首位,非存AUM创历史新高,个人贷款首次升至同业首位。

截至2024年末,吉林银行个人贷款余额1140.33亿元,规模保持增长。其中,住房按揭贷款、个人经营性贷款和个人消费贷款余额分别为701.11亿元、246.42亿元和190.02亿元。

不过,需要警惕的是,该行个人贷款增速有所放缓。2023年个人贷款增速为14.33%,2024年这一增速下降至4.18%。

(图 / 联合资信评级报告)

与此同时,2024年吉林银行的个人贷款在贷款总额中的占比下降为23.53%,这一数据在2022年、2023年分别为25.2%、25.69%。

联合资信在评级中指出,得益于优化经营体系和加大营销力度,吉林银行个人消费贷款规模显著回升,推动个人贷款总额增长,但受宏观经济不景气、信贷需求减弱等因素影响,个人经营性贷款增长乏力,加之个人住房贷款增速放缓,个人贷款整体增速有所降低。

此外,「子弹财经」注意到,以理财业务、代理业务为主的中间业务收入在营收中占比较低。

数据显示,该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近三年来整体下降。2022年至2024年,其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10.22亿元、8.36亿元及9.85亿元。2024年这一数据虽有所增长,但7.21%的占比意味着其对营业收入的贡献度仍较低。

综合来看,吉林银行当前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节点:一方面,总资产规模持续扩大,零售转型取得一定进展;另一方面,增收未增利的局面凸显出其资产质量承压、转型仍需深化。未来,该行能否突围现状?「子弹财经」将持续关注。

*文中题图来自:摄图网,基于VRF协议。

Top

1、1—7月我国汽车产销同比增长均超12%,出口增长12.8%

2、何以中国中青网评:用青春的方式,搭建青年文化传承的桥梁,中国青年用青春之我创造

3、中方强调维护红海航道安全推动也门问题政治解决,红海行动真实事件也门撤侨介绍

小编推荐

当前文章:http://www.share.tuanjian7.cn/XBR/detail/fpqwvm.html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我要评论

发表

取消
坏坏无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