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买中国稀土?追求最低成本的美西方企业第一个不答应”
【文/观察者网 齐倩】
中方出台稀土出口管制措施后,美西方深感被“卡脖子”,纷纷砸钱发展“非中国”供应链。
“中国赢得了稀土竞赛,后续能保持领先地位吗?”8月28日,英国《金融时报》以此为题刊文,并回答指出,西方努力建立竞争性供应链并打破中方主导地位,将面临成本和规模方面的挑战。
文章写道,国际分析师和业内人士普遍同意上述评估,即打破中国的控制将充满挑战。他们认为,得益于数十年的国家规划和战略收购,中国已成为稀土价值链每个阶段的最低成本生产者,而多数西方公司的信条一直是“不惜一切代价追求最低成本”。
《金融时报》认为,中国对稀土的掌控影响了全球贸易谈判。对美国,中方通过出口管制迫使特朗普政府做出让步。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则抱怨连连,无端声称中方的主导地位导致欧洲企业破产。
“中国对稀土行业的统治地位早在几十年前就已规划,”文章随后综述了中国稀土行业的发展历程:1990年代,中国稀土开采蓬勃发展;到2010年,美国仅剩的两家磁铁制造商关闭,无法与中国的生产商竞争;2010年,中国对日本实施非官方稀土禁运,震动了日本工业。
美国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稀土专家格雷斯林·巴斯卡兰揣测称,中方不会通过减少产量来抬高价格,而是利用市场主导地位保持影响力。“这不仅限于稀土,这种模式在其他商品中也在重演。”
MP Materials在加州芒廷帕斯的稀土开采和加工设施
值得一提的是,自中方出台稀土管制新规以来,美国、澳大利亚、印度以及多家西方企业加快了对关键矿产的投资布局,试图实现稀土供应链的“多元化”。
今年6月,七国集团(G7)宣布计划探索建立标准机制,分析人士认为这可能用于限制中国超低价稀土磁铁。7月,美国最大稀土生产商芒廷山口材料公司(MP Materials)宣布,五角大楼同意以4亿美元收购这家公司可转换为普通股的优先股,从而成为其最大股东。
总部位于上海的咨询公司TidalWave高级合伙人、前上海美国商会副会长江凯明(Cameron Johnson)预计,其他国家的稀土供应多元化战略将面临众多严峻挑战,包括时间、成本和人力资本等。
对于国际社会对“非中国”、高价的磁铁有多大需求,英国技术材料研究公司创始人加雷斯·哈奇表示怀疑。他质疑称:“大多数西方公司的信条一直是‘不惜一切代价追求最低成本’。如果有更低成本的替代品,为什么要从高成本生产商购买?”
1、9月19日至23日空军航空开放活动将首次静态展示歼-20,空军最新歼击机
2、沃尔沃XC70打响豪华混动反击「第一枪」听到了回响,沃尔沃xc70多少钱一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