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项目落地,半固态电池开始成为储能领域“香饽饽”
电子发烧友网报道(文/黄山明)如今全固态电池产品仍然处于验证阶段,但半固态电池正在储能领域中从“样品”走向“GW级工程”。并且由于半固态电池本身的高安全性和长寿命,在储能领域发展迅猛,已成为新型储能的新宠。
半固态电池开始走向市场,但成本拐点还需等待
当前半固态电池主要分为两大技术路线,一个是氧化物/聚合物复合体系,该体系以卫蓝新能源、太蓝新能源为代表,通过原位固化技术将液态电解质部分转化为固态,在提升安全性的同时保持高离子电导率。
比如卫蓝新能源的314Ah半固态电池能量密度达180Wh/kg,循环寿命超6000 次,热失控触发时间较液态电池延长40%以上。
另一种路线则为硫化物复合体系,孚能科技、宁德时代等企业采用硫化物电解质与高镍正极/锂金属负极结合,能量密度突破400Wh/kg。孚能科技第二代半固态电池(330Wh/kg)已通过车规级认证,计划2025年量产,第三代产品(400Wh/kg)同步推进。
此外,一些半固态液流电池(LFP浆料体系)实验室能量密度已达500 Wh/L,循环>1000次,为长时储能提供新路线。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半固态电池成本约为1.5–2.5元/Wh,仍然是磷酸铁锂电池成本0.4-0.6元/Wh的3-5倍。不过如果只看系统成本(含BMS、热管理等)的话,国内半固态电池系统成本目前约为0.85-0.95元/ Wh,接近磷酸铁锂系统0.7-1.1元/ Wh的成本。
不过固态电解质(如氧化物LLZO或硫化物Li6PS5Cl)是其中的大头,例如硫化物固态电解质的价格更是高达240万元/吨。若以电芯为计算单位,仅材料成本就高达1.6元/Wh,仍然是液态电解液的数十倍。
国内的中国科大最新研发的氧硫化磷锂路线,用廉价原料替代硫化锂,可将电解质原材料成本压到105元/公斤左右,不过目前尚未有规模化的实现验证
同时,在今年上半年,行业在半固态电池的有效产能在3GWh左右,距离10GWh的规模降本门槛还有一些距离。产线的折旧、验证费用摊销较高,导致单Wh的制造费用在LFP的3倍左右。
有机构认为,到2026-2027年,随着10GWh级的产能落地,加上材料国产化,以及工艺良率超过90%,系统成本有望降低至0.6-0.7元/Wh,可以与高端LFP持平。
而到了2028年-2030年,如果全固态电池的量产时间推迟,那么半固态电池有望凭借安全以及高能量密度,进入到储能侧GW级招标。但如果全固态电池量产,同时成本在1元/Wh左右,那么半固态电池将转向中低端储能市场,系统成本有望来到0.6元/Wh,与磷酸铁锂电池进行全面竞争。
半固态电池储能项目开始密集出现
随着储能市场的高速发展,可以看到市场中采用半固态电池的项目也开始变得越来越多。例如浙江龙泉100MW/200MWh项目是全球首个原位固态化技术商业化应用案例,年消纳可再生能源1.2亿度,减排二氧化碳7.2万吨。
并且由于中国“十四五”新型储能规划明确支持半固态技术示范,广东、浙江等地对采用半固态电池的项目给予0.1-0.3元/ Wh补贴,使实际应用成本接近磷酸铁锂。因此浙江龙泉的半固态储能项目通过补贴后,IRR提升至7%,投资回收期约10年,与磷酸铁锂项目相当。
而中电建新疆巴里坤156MW/624MWh项目配置2.5MW/10MWh半固态电池,验证其在高海拔、温差大环境下的可靠性,同时度电成本较磷酸铁锂低12%。目前新疆巴里坤的10MWh模块已稳定运行14个月,验证-30 ℃低温90 %容量保持率。
同时,去年10月份,山东淄博215kWh分布式储能接入淄博高新区石桥75号配电箱变完成测试并投运,是全国首个使用半固态电池的储能台区。
此外,景能电力280Ah电池在200℃热箱中稳定运行,适用于核电备用电源等高安全场景,虽初始成本高15%,但全生命周期成本低8%。
广东能源天业冷链光储充示范站也在今年1月份开业,位于广东省佛山市天庄冷链物流园内,是集光伏发电、电能储存和新能源车充电一体的数字化智能化项目,采用高安全半固态储能电池。
3月,广东首条半固态储能电池产线投产仪式在珠海举行,该产线在全球范围内首次量产大容量314Ah半固态电池产品。该产品可以在-20℃-55℃宽温域下运行稳定,响应速度(<20ms)较磷酸铁锂提升30%,调频收益增加15%。
并且凭借高安全性,该电池被珠海华发大数据中心选为备用电源,虽初始成本高15%,但全生命周期维护成本降低20%,综合成本与磷酸铁锂持平。
而且珠海产线产品已获MPF ENERGY等国际客户订单,计划通过CE认证进入欧洲户储市场;同时与中国电力新源智储合作,开发100MW/200MWh 半固态储能集装箱,用于中东沙漠地区光伏配套。
4月份,江苏天目湖储能研究院成功完成省内首次300Ah以上大容量半固态储能电池安全试验,试验由瑞尔德光伏、江苏麦格聚能、江苏金源及卫蓝新能源等全产业链企业联合参与。
本次试验的成功意味着半固态电池更适用于大规模储能场景。江苏天目湖储能技术研究院同步发布数据报告,指出卫蓝半固态电池在测试中展现三大核心优势:一是体系安全,二是结构抗损,三是失控阈值更高。
在今年6月份,太蓝新能源与南都电源签约,将融合技术绘制储能行业安全发展蓝图,同时太蓝新能源在半固态电池成本控制取得进展,其ISFD技术实现高效批量化、自动化生产,90%生产设备可复用,电池成本与液态电池相当,未来成本还有下降空间。
有业内人士乐观评价到,随着储能市场逐步走向成熟,市场竞争将愈发充分,半固态储能技术有望加速渗透至主流应用领域。未来有望见证半固态电池单个项目规模突破至百兆瓦时甚至吉瓦时级别,推动储能行业迈向新的发展阶段。
小结
当前,半固态电池正处于从示范验证向规模替代的关键转折期。并且已经在高安全、宽温域、长寿命等特定储能场景已实现局部成本竞争力。随着技术成熟度提升和产业链协同深化,其在储能领域的渗透率将持续攀升,为全球能源转型注入强劲动能。
声明:本文由电子发烧友原创
1、以旧换新,激活快递物流新动能(经济聚焦),以旧换新上门取件
3、南部战区:对菲拉拢域外国家搅局南海持续保持高度戒备,南部战区是什么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