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我在午休送外卖
困在工位的年轻人,把送外卖当寻宝游戏。
文|冰点
编|陈梅希
如果某天午餐时间,你收到了同事为你配送的外卖,千万不要露出惊讶的表情。
热热闹闹的外卖大战,将日均外卖单量推上新高峰,也催生出了一个新的问题——谁来送?原有的骑手自然是配送主力,但刺猬公社发现,除了专职骑手以外,最近也多了不少与过去画像不同的兼职骑手。
他们平时可能是坐办公室的白领、放暑假的大学生、业务自由的小老板……但一到中午或晚上的订单高峰期,他们就化身成外卖员,在大街小巷里穿梭配送。他们的送餐出行工具,可能是平时上下班骑的小电动、花1.5元扫开的共享单车、公交和地铁,甚至还有人靠走路送餐。许多人在小红书发帖分享:别轻易开始跑众包,会上瘾。
兼职送外卖,为何突然成为都市新流行?利用上班之余的闲暇时间送外卖,一天能赚多少钱?这些涌入的新骑手,是否会挤占专职骑手的生存空间?刺猬公社访谈了两位新“入坑”的兼职骑手,还给自己注册好众包账户,完成了一场午休兼职测试。
午休送外卖,能赚多少钱?
众包骑手,是准入门槛最低的一种,也因此成为了兼职骑手们的首选。“专送骑手”属于平台正规军,需要签订劳动合同,保证考勤和完成接单任务;“众包骑手”则没有限制,不用穿外卖员的“统一工服”,还可以自主抢单,避免过大的配送压力和超时风险。
但成为众包骑手,依然需要完成实名认证和线上课程。经刺猬公社测试,下载、注册众包账号,按要求完成实名认证的过程并不复杂,比较耗时的接单前必须完成的线上课程和测试。这些课程涉及食品安全、保证金、交通规则、配送规范等领域,需要完成学习才能参与考试,而且视频课程不能快进。
一节必修课
总之,在大概半个小时的必修培训和考试后,我终于进入了传说中的抢单大厅,好像一个游戏玩家终于买齐装备成功进入新手村。
点击人生中的第一个“抢单”按钮,犹如咬下苹果的第一口那样艰难,我总会在咬第一口苹果时起鸡皮疙瘩,至今都没有搞清楚理由。我差不多在抢单大厅磨叽了十分钟,磨叽的场景大概是这样的:
这个单子的备注,像是要去便利店买烟,我要打电话确认客户的年龄吗?下一秒,单没了。
这个单子的距离我骑自行车应该可以搞定,但是时间来得及吗?我打开高德地图搜一下骑行路线。下一秒,单没了。
这家店我熟,上次点过他家的外卖。还没有思考到上次点的什么菜,单没了。
十分钟后,我意识到这里被称做“抢单大厅”的理由,并反思自己那点扭捏与犹豫正在阻碍我成为一名合格的外卖骑手。于是我横下一条心,选好配送时间充足的一单,火速点下“抢单”按钮。
一名新任兼职骑手开始上路,此时是中午12点58分。
而我送完当天中午最后一单的时间,是14点38分,总共耗时1个小时40分钟,完成了3单外卖,收入为19.7元。和大部分白天要上班的白领一样,我没有一辆电动车作为代步工具,所以我选择了步行+共享单车,成本是一张1.68元的5次骑行卡。算一下账,午休时间,我一共靠送外卖赚了18.02元。
惠子对庄子说:“子非鱼,安知鱼之乐?”我跑完外卖跟同事说,鱼肯定有乐也有苦,就像CBD打工人出来兼职跑外卖一样。
乐的地方在于,兼职骑手可以选择接完一单后立刻下线,每次只送一单,避免超时风险带来的紧迫感。在还算充裕的时间规划下,接单-取货-送达的循环,可以被当做午休期间骑行锻炼的辅助任务系统,拯救老腰的同时还能赚几块钱,比动不动就倒闭跑路的健身房强出不少。更何况,外卖配送的每一个步骤都会有及时反馈,在此过程中,我的脑子里完全没有稿子DDL将至的焦虑感,有的只是对抢到“好单”的渴望和准点送达的决心。
苦的地方,那可太多了。热、渴、餐厅难找、电梯难等、路途颠簸、餐品易洒,有时候,你拎着一袋从脏乱档口拿到的名为“XXX绝无预制菜”的外卖,递给客户时,还要忍住告诉他“这家其实还不如预制菜”的冲动。
和我一样注册成为众包骑手的同事(我们编辑部现在已经有4名众包骑手了)告诉我,她打算借着送外卖的机会把周边的外卖店都跑一跑,顺便给自己列一张外卖商家黑红榜。
车筐里放着外卖,骑自行车到国贸桥的时候,要等一个很漫长的红灯。我开始听周围的声音,远处施工的电钻声,压路机制造的碰撞声,电动车快速开过的风声和紧急刹车的制动声,还有绿灯倒计时在最后关头节奏越来越快的“滴滴滴滴”声。
那是我午休期间的最后一单,送完这一单,我将回到办公室,大口地喝着冰水,所以此刻,我可以将各种声音当做无聊办公室生活的调剂。对于专职骑手来说,这些声音,连带着高温和以上提及的所有任务,将伴随他们一整天,绝对谈不上什么游戏或是调剂。
但我想起来,一个远在深圳的骑手朋友曾经跟我说,他喜欢听骑电动车送单时耳边呼呼的风声。送餐时间还很充裕,没有接到蛋糕订单,车子电很满,开过一条很顺畅的路,耳边的风呼呼的,他也很喜欢这样的时刻。
兼职送外卖,不图赚钱图什么?
因为没有太多限制,有些众包骑手会在下班之后,先打开 APP 接几单再回家;还有一些人则把送外卖当成一种暑期工。和专职骑手一同在餐厅等待取餐的,可能是985在读硕士,也可能是一名小学生。
一位家长分享了她的孩子“周小米”在暑假送外卖的经历。父母负责注册账号、接单以及骑车接送,周小米小朋友负责取外卖和送外卖。家长希望孩子在打完一周的暑期工之后,可以“通过最真实的经历去感受这个世界,去不同的地方遇见不同的人,不同的事。”
66 是一名 00 后女生。她开始跑众包的原因非常简单——因为新买了电动车。
66 在成都一家小公司里做文员,她通常会在下班后 6-8 点这个时间段去接外卖订单,如果天太热就会 8 点后再出门。她每天接 5 单左右,收入在 25-35 元。对她来说,兼职送外卖就是拓展一项新的人生体验,丰富自己下班后的生活。
和 66 一样,许多都市人并不是抱着挣钱的心态开始送外卖的。比如有些人只是单纯喜欢骑车,而送外卖恰好提供了一个可以边骑行边“解锁城市新地图”的方式。
这些骑行爱好者会骑着自己的摩托车或者公路车送外卖,在常见的郊野路线之外探索城市路线。这样的骑行不是为了“刷里程”,也不是为了挑战高难路线,更像是游戏里单纯的“开新地图”,在熟悉的城市街巷里寻找新鲜感。
还有一些人的目的十分明确——健身和减肥。
网友 @怂狗小菜 分享了 ta 骑自行车送外卖一个月的体重变化:减重4.9公斤。有人在评论区留言:“这是唤醒了人类最原始的采集本能吗?”
在这届兼职骑手看来,送外卖就像是一款真人游戏,可以跑地图做任务,也像是镖局送镖。而每一单结束后真金白银入账的声音,可比在游戏里爆金币的体验真实多了。
为了增加外卖员的工作动力,外卖平台设计了如同游戏一般的运营机制,不仅每单有收入,还有不同的签到奖励、任务及活动奖励、目标奖励等等,以及一整套升级规则。这种“上瘾机制”甚至会使人沉迷。
俞女士生活在上海,她笑称自己“主业是开着小公司的佛系老板”。因为公司目前业务比较清闲,她就跑外卖打发时间,赚点零钱。她会给自己设定每日目标,赚够了就下线。“主要还是要留精力给自己的主业,不然容易沉迷于送外卖,一送起来,时间过得太快了。”
在她看来,送外卖还是一个人间观察游戏。“别墅区的居民,高级小区的主妇,陆家嘴的牛马,情趣酒店的年轻学生,廉价青年旅舍的沪漂,昏暗老公房里的阿姨爷叔,所有接触都是缘分。”同时,在穿越城市的过程中,“上海哪个商场好逛,哪个品牌卫生,全都记住了,直接帮全家排雷”。
对于一些脑力工作者来说,他们想在下班后通过“轻体力活”来调节一下,特别是对于反馈周期很长的工作(例如读博)来说,送外卖的即时反馈是非常珍贵的体验。
还有人认为,送外卖可以恢复对生活的感知。因为这个过程会和真实的“人”产生交流,会寻求和得到陌生人的帮助,也能真实地感受到城市里的每一寸土地、每一缕风、和自己的每一份汗水。以及,他们也更能体会到专职骑手的不易。
送外卖作为一项奖惩分明的职业,需要在遵守各项规则的前提下完成任务,这中间必然会有很多烦心事。比如商家没法按时出餐、在小区里找不到楼号、联系不上顾客、发生交通意外……甚至在扣掉罚款之后,辛苦半天挣的钱还不够买一杯奶茶。
但这也是真实体验的一部分。经过对问题的总结复盘,在下一次做得更好,也成为一些都市骑手的“挑战”乐趣。
兼职骑手会抢走专职骑手的饭碗吗?
有的人会关心:新加入的兼职众包骑手,会抢走专职骑手的饭碗吗?
目前的答案是:不会。并且,这些众包骑手可能还是外卖平台和商家的“救命稻草”。
当前,“外卖大战”带来了外卖订单的大幅增长,也在客观上形成了运力不足的趋势,于是,增加运力成为这些平台的重要任务。
根据《晚点LatePost》引用的QuestMobile数据,自2025年4月新一轮“外卖大战”以来,蜂鸟众包的DAU增长超过200%,在7月第二周攀上 225.6 万(周日均DAU)的高峰;而美团众包的DAU同样增速显著,在7月第二周接近500万(周日均DAU)。这两家众包平台的DAU增幅, 均远超作为专职骑手平台的蜂鸟骑士和美团骑手。
市场竞争带来的大额补贴并非常态,大额补贴刺激下的订单量高峰能维系多久,也仍是未知数。在这样的背景下,增加临时运力,而非长期运力,成为了各家外卖平台的最优解。只在午休、下班后、周末接单的兼职骑手,客观上消化掉了大量溢出的用餐高峰订单。
另外,许多专职骑手因种种原因无法按时完成的订单,也会通过“转单”的方式出现在众包骑手的“抢单大厅”里。编辑部里送外卖经验最丰富的园长告诉我,像“三胞胎(指取件收件地址均一致但用户分三次下单)”这样的好单是不会出现在众包骑手的抢单大厅的。“双胞胎都很难得了,另外有一些转单的价格比较高,是其他骑手实在送不过来加钱找人接手,不然他们要被罚更多钱。”
对于这场外卖大战,兼职骑手们的看法也不尽相同。像俞女士就会对比美团、饿了么、京东三大平台,看看在哪个平台接单性价比更高,而66则觉得外卖大战的规则太混乱了,她只在一个固定平台接单。
当被问到以后还会不会继续送外卖,66和俞女士都给了肯定的答案。
66说:“我觉得送外卖真的还是蛮累的,风吹日晒。没送外卖之前会觉得送外卖也就那么回事,可当我经历了之后,我觉得送外卖很棒,都是靠自己的劳动收取成果。而且当天气好的时候,骑着车哼着小歌,我会觉得自己是一个非常伟大的城市生活配送师。”
俞女士则说:“(送外卖)对我更像是一种生活方式,而不仅是一种赚钱方式。生活方式可以是向上攀登,也可以是向下着陆。”
经过十余年的发展,“点外卖”已经成了许多中国人生活中习以为常的一部分。而在十年后的今天,“成为一名外卖员”也正在成为一件稀松平常的事。
不论一个人是为了养家谋生,还是为了探索副业、锻炼身体、体验生活……去送外卖,Ta总归是做出了“将物品准点送至客户手中”的服务与贡献,他们都值得一视同仁的尊重。
(本文中,66、俞女士为化名。)
参考材料:
1.晚点LatePost《外卖混战③:从补贴战打到运力战,一城一地争夺 200 万骑手》2025.7
2.界面新闻《界面调研No.2|要交社保吗?我们拿20多个问题问了100个外卖员》2025.6
3.瞭望东方周刊《调研|骑手是谁?》2021.5
4.新京报《外卖骑手职业可持续发展调查报告》2020.11
1、美国至8月1日当周EIA原油库存减少302.9万桶,2021年7月9日 美国原油库存
2、与辉同行被指带货商品份量缩水:网购去骨鸡爪比宣称份量少31%
3、Lyft、Uber双巨头牵手百度,无人驾驶的“中国方案”如何重塑全球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