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

锚点:8万多公里大洋中脊如何摸底? | 袁岚峰

时间:2025-08-14 00:55 作者:妙飞雪

锚点:8万多公里大洋中脊如何摸底? | 袁岚峰

地球上最长的山脉是什么?某种意义上,不是喜马拉雅山脉,不是安第斯山脉,而是——大洋中脊。它贯穿全球海洋,绵延80000公里,远超安第斯山脉的8900公里。

是的,我们平时很少想到海底也有山脉,正如我们平时很少想起海洋占地球表面的70%,陆地只占30%。如果有外星文明远望地球,他们首先注意到的,其实是:这是一颗水球。

中国传统上是农耕文明,十分缺乏海洋意识。近代以来,这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灾难。现在,所有人都应该意识到,无论从政治、经济、国防还是从科研、资源、环保、气候变化的角度来看,海洋都是至关重要的,它蕴含着无尽的前沿。

有一位海洋方面的战略科学家,他的研究奠定了学界对大洋中脊三维结构的认识基础。这位科学家就是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特聘研究员、南方科技大学海洋高等研究院院长、欧洲科学院院士林间教授,同时他还在负责深圳海洋大学的筹建工作。今天,我们就来访问林间老师。

科学家对话科学家,《锚点》节目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传播系副主任袁岚峰对话林间教授,东方卫视7月16日周三22:00、新闻综合频道7月17日周四22:30播出。25分钟的全片可见于上海广播电视台“看看新闻”网站(https://www.kankanews.com/detail/boy4ApG7MQ1)、app以及视频号,本片为精彩片段之二:8万多公里大洋中脊如何摸底?

林间:全世界海底下有八万公里长的山脉,叫大洋中脊。而且这个山脉,基本上是全部连在一起的,所以这是全世界最长的海岭,也是最长的火山,而且是活火山。

袁岚峰:那要研究它岂不是很困难吗?

林间:你可以看到这山脉。怎么看?最简单的办法,其实是用卫星看。卫星可以精准地测定海平面高度,底下有山脉,它质量高,底下有海沟,等势面往下走,这个高和低,全世界会差一百六十米左右。

袁岚峰:我们以为海平面是个非常平的面,结果您说所谓海平面其实一点都不平,是吗?可以差一百六十米。

林间:而且平衡面是不应该平的,它是不会平的。从卫星看海平面(高低),然后你就可以反演,底下是有山脉的,所以第一种方法是卫星。

第二种方法用船,去船上干什么?放声波。放了声波下去有多深,就看回音。

袁岚峰:就是声呐的原理是吗?

林间:对。

第三种办法,现在做得更精细,是用机器人。

袁岚峰:要把机器人放到海底去吗?

林间:海底。

机器人放到海底是很好,但问题在哪里?效率特别低。因为机器人每次只能走这么窄窄的一段,你不可能把全球都做了。

其实这三个方法是互补的。第一个,我们去研究洋中脊。因为洋中脊有火山,有火山就有热液喷口,里面有热量,这就支持了海底的生命。

袁岚峰:又有理论说,热液喷口是生命起源的地方。

林间:是,现在也不能排除。

另外一个大洋中脊很重要的,当然是矿产。因为热液喷口出来的地方,这个时候就不再是锰结核了,有金、银。

袁岚峰:贵金属都能喷出来?

林间:贵金属都有。有的地方贵金属的含量还非常大。热液喷口是一个真正的

天然的聚金矿。所以这个为什么重要。

袁岚峰:看您的这些资料,媒体经常说的一句话,说您奠定了对全球大洋中脊

三维结构认识的基础。所以这是个什么样的成果?

林间:八万公里长的洋中脊,大家过去认为它不就是一条线。1990年,我第一次出海的时候,那次我们有很好的声呐,我们大概走了几百公里,发现(洋中脊)分段分得很厉害。

不是连续的线,分段,而且分段是有规律的,每一段大概在二十到八十公里这样的长度。我们就很好奇,为什么会这么分。

后来用研究地震的方法发现,底下上来的时候不是有岩浆吗,岩浆上来(的地方)其实就是断的,就说明全世界的洋中脊,这东西不是连续的。这样一个想法,对研究地球板块本身如何产生是有根本的(意义)。

为什么说我们这个(研究)奠定了基础,我们这些模型到今天也还在教科书里面,后来就没有大的改变。

袁岚峰:这就相当于一个非常年轻的科学家,他第一次出海的时候,第一次做实验,然后就得到一个爆炸性的成果。

林间:这就是科学,就是你的好奇心,但是你要有敏感度,还有你手上要有工具,要不断地学新的东西。

Top

1、国家防总提升广东、福建防汛防台风应急响应至三级,台风福建预警

2、同程旅行“机票门”,消费者权益为何频遭“暴击”?

3、中方强调维护红海航道安全推动也门问题政治解决,红海行动也门撤侨

小编推荐

当前文章:http://www.share.tuanjian7.cn/YDI/detail/wzlcbc.html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我要评论

发表
取消

妙飞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