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评中国丨芙蓉国评论:厚植基层沃土 绽放青春之花
广袤大地为年轻人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为响应国家号召,一批批怀揣理想的年轻人依然选择投身基层。然而,初入基层,环境的落差、专业的隔阂、沟通的障碍,常令他们遭遇 “水土不服” 的考验。若情怀抱负缺乏持续滋养,理想的光芒或将蒙尘。要让年轻人真正扎下根、干出彩,既需他们自身砥砺奋斗,更需组织用心用情,在基层这片沃土上精心育苗、悉心护苗。 以精准适配破 “水土不服”,夯实人才扎根的 “能力根基”。专业不对口、政策吃不透、方言听不懂…… 这些初入基层的 “拦路虎”,既考验着年轻人的适应能力,也检验着组织的引才育才智慧。要避免 “引而不用、用而不育” 的短视,关键在于推动供需精准对接。一方面,要推动项目、资金等资源向基层倾斜,尤其是艰苦边远地区,为人才干事创业搭建广阔舞台;另一方面,需促进高校专业设置与地方产业特色深度融合,让 “所学” 真正对接 “所需”。更重要的是,建立符合基层人才特点和发展潜力的 “育、管、选、用” 培养体系。通过针对性培训、实践导师制、多岗位历练等方式,帮助新人快速熟悉基层情况、掌握工作方法、提升专业能力,实现从 “门外汉” 到 “内行人” 的转变,让专业能力成为扎根的坚实支柱。 以暖心保障解后顾之忧,筑牢人才留驻的 “安心港湾”。追梦需要激情,圆梦离不开支撑。基层条件相对艰苦,年轻人面临的住房保障、子女教育、婚恋交友等现实难题,若得不到有效解决,情怀抱负难免在现实压力下褪色。要让他们 “下得去、留得住”,必须将组织的关怀落到实处。一方面,要着力改善基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尤其聚焦住房、教育、医疗等关键领域,拿出硬举措解决其后顾之忧,让他们安心安身。另一方面,要在职业发展上搭建清晰阶梯。坚决破除论资排辈的窠臼,建立 “唯实绩论英雄” 的晋升机制,让有真才实学、有突出贡献的年轻人脱颖而出;优化薪酬体系,使其付出与回报相匹配,充分激发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唯有解除后顾之忧、打通上升通道,才能让基层成为人才愿意托付青春的热土。 以情怀激励促实干担当,点亮人才成长的 “理想明灯”。基层是实践的火热疆场,更是锤炼意志、增长才干的宝贵熔炉。滋养情怀抱负,不仅需要物质保障和制度支持,更离不开价值引领和精神激励。要引导年轻人深刻认识基层工作的重大意义 —— 这里是服务群众的最前沿,是政策落地的 “最后一公里”,每一项具体工作都连着民心、关乎大局。鼓励他们发扬奋斗和奉献精神,把个人理想融入乡村振兴、社会治理、民生改善的时代洪流。同时,要营造尊重基层、关爱基层的良好氛围,大力宣传扎根基层、无私奉献的先进典型,让实干者受尊重、有光彩。组织上既要 “压担子”,也要 “搭台子”,更要 “给掌声”,在物质和精神上给予双重关怀,让年轻人在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实践中感受成就与荣光,进而坚定信念、沉下身心,在基层的广阔天地里书写无悔青春。 滋养情怀、扎根基层,是一场双向奔赴的旅程。年轻人当以奋斗的姿态拥抱基层,在磨砺中增长本领;组织更需以务实之举厚植沃土,在保障上倾注真情,在发展上铺就通途。唯有如此,方能汇聚起磅礴的青春力量,让基层的田野充满希望,让青春的梦想在服务人民、奉献祖国的实践中绚丽绽放。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王颖 编辑:吴虹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