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惠式现金补贴落地 育儿产业链“燃”起来
中国商报(记者 马嘉)7月28日,中办、国办印发了《育儿补贴制度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标志着我国首个全国性育儿现金补贴政策落地。国务院新闻办公室7月30日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中央财政今年初步安排育儿补贴补助资金预算900亿元左右,对符合条件的婴幼儿按每孩每年3600元标准发放补贴。
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郭燕红在发布会上表示,这项补贴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大范围、普惠式、直接性向群众发放的民生保障现金补贴,是一项惠民利民的重大举措。
图为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妇幼保健院,护士正在帮助新生儿家庭申请育儿补贴。(图片由CNSPHOTO提供)
今年初步安排预算900亿元左右
方案明确,2025年1月1日起出生的所有合法生育的0至3周岁婴幼儿,无论一孩、二孩或三孩均可申领。2025年前出生且未满3周岁的儿童按剩余月数折算(例如2023年12月出生者可领24个月补贴,总计7200元)。补贴标准为每孩每年3600元,按年发放至婴幼儿满3周岁(总计10800元)。
国家卫生健康委人口家庭司司长王海东表示:“育儿补贴申领以家庭为单位,由申领家庭确定1名申领人,应当是婴幼儿父母一方,特殊情况下也可以是其他监护人。同时,我们将指导各地结合孕产妇保健、住院分娩和婴幼儿预防接种、健康管理、户籍登记、社会保障卡申领等,做好政策宣传解读,提高政策知晓率,确保所有符合条件的婴幼儿应享尽享育儿补贴。”
财政部社会保障司司长郭阳表示,按照中办、国办印发的《育儿补贴制度实施方案》部署,中央财政将设立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项目“育儿补贴补助资金”,今年初步安排预算900亿元左右。对于发放国家基础标准补贴所需资金,中央财政按照一定比例对地方予以补助,中央总体承担约90%。这既体现了中央对这项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对地方的大力支持,也有利于进一步夯实地方管理责任。
在全国性政策出台前,已有地方政府开始试点育儿补贴。比如今年3月,呼和浩特宣布对三孩家庭累计补贴10万元(分10年发放),要求新生儿落户本地且“人房户一致”。
郭燕红表示,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育儿补贴制度统筹考虑了人口发展情况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合理确定补贴的范围和标准,确保财政可负担、政策可持续,量力而行才能行稳致远。
育儿产业链相关公司积极布局
“育儿补贴是一项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的民生政策,惠及面广、发放稳定,是‘投资于人’的重要措施。实施育儿补贴制度,进一步强化基础民生保障,促进家庭发展,把人口高质量发展同人民高品质生活密切结合起来,以‘小切口’撬动‘大民生’。同时,有助于促进民生改善和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增添新动力。”郭燕红说。
万联证券研报称,从短期来看,育儿补贴的发放有助于直接刺激母婴相关的消费,建议关注婴童护理、乳制品、玩具、童装等行业;从长期来看,生育补贴和相关育儿配套的完善有助于提振生育意愿,带动新生儿数量增长,建议关注母婴相关产业链如辅助生殖、基因检测、托育服务、教育等。
资料显示,目前,全国31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已将辅助生殖技术纳入医保报销,2024年已有超100万人次享受待遇。
7月30日,在资本市场上,辅助生殖板块估值持续上涨。中国商报记者以投资人身份致电锦欣生殖,对方表示,公司已经关注到相关政策,这为产业链上下游上市公司提供了发展机遇。
丽珠集团也表示,公司将通过系统性布局把握政策机遇,深化政策研究,确保业务合规性与政策导向同步。同时,加大技术研发投入,进一步完善辅助生殖相关产品管线布局。
驼铃资产投委会主席赵忠华认为,未来政策发力重点已然明晰,除了发放生育补贴外,还要积极发展公共普惠托育服务,破解婴幼儿无人照看难题,同步减轻女性平衡家庭与工作的双重压力。
中信证券研报称,这一政策落地,标志着生育补贴从“地方试点探索”升级为全国性制度安排,整体体现“民生为大、务实可行”的政策导向。具体来看,一是覆盖范围全面扩大。政策将3周岁以下婴幼儿全部纳入补贴范围,年补贴总量约千亿元,由中央财政保障。二是后续差异化地方补贴值得期待。方案赋予了财政实力强、人口流入多的省份更大的自主权,鼓励其结合本地需求额外增加补贴。从市场来看,中信证券分析,乳制品、母婴连锁、婴幼儿用品、产后护理服务四大领域企业将受益。
1、掀起留洋潮?余嘉豪加盟西甲球队 杨瀚森打NBA 林葳征战海外联赛
2、热点 | “校园性骚扰”风波反转!男生处分仍未撤销!女生被疑学术不端!校方回应!
3、巴拉圭代理众议长称巴正在台湾身上“浪费时间” 外交部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