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

广州申办足球世界杯,这事靠谱么?,广州足球赛门票怎么买

时间:2025-08-14 21:36 作者:岂有此李

广州申办足球世界杯,这事靠谱么?,广州足球赛门票怎么买

来源:公众号“城市研究室

广州要申办足球世界杯了!

你没看错。

就在不久前,广州市政府正式印发了《未来10年广州体育强市建设规划的通知》。

这份勾勒城市体育发展蓝图的文件中,有一句话格外引人注目:

“充分发挥粤港澳三地办赛经验与国际资源,推进联合申办世界杯、世界性综合性运动会。” 

正是“推进联合申办世界杯”这一明确目标,瞬间点燃了大众对广州体育未来的遐想。

很多球迷更是为此欢呼不已,有人觉得参考“举办国自动获得世界杯入场券”的规则,或许能让连续五届无缘世界杯的国足,终于有机会重返世界级赛场。

可问题是,申办世界杯绝非易事,还有不少现实困难亟待解答。

所以,我们就来聊聊:广州申办世界杯,靠谱么?

熟悉体育赛事的人都知道,作为全球盛事的世界杯足球赛,如今可是各国眼中的“香饽饽”。

毕竟,一场世界级足球盛宴的举办,会让全球目光聚焦于主办国及城市,而这种关注度背后,是基建升级、城市更新、产业转型、旅游业爆发等一连串的财富机遇。

而从历史数据看,绝大多数世界杯主办国在赛事当年的经济增速,都明显高于前一年,这也是各国对申办世界杯趋之若鹜的核心原因。 

上一届世界杯举办国卡塔尔就是典型例子。

这个中东石油之国于2010年赢得2022年世界杯主办权后,2011年GDP增速便冲到19.6%,创16年新高;2022年赛事当年官方GDP更是飙升至2262亿美元,大量资金用于了交通、地铁、机场等基建翻新,国家面貌也焕然一新。

卡塔尔GDP走势图

不过,世界杯的“蛋糕”也并非谁都能香甜下肚。

举办国际大赛往往是一把双刃剑:办得好是亮眼名片,办不好可能陷入“白象效应”。

所谓“白象效应”,源自一个寓言故事,说的是古代一位国王赏给大臣一头珍贵的白象,大臣为了让它吃好住好,结果自己却破产了。

因此在经济学上,“白象效应”通常被用来描述贵重资产维护成本与经济效益失衡的现象,常被用来形容某些希望通过举办大型赛事和活动提升影响力的城市,结果因未能控制好收支平衡,得不偿失。

2014年巴西世界杯就留下了深刻教训:由于道路、场馆等基建投入失控,导致整个赛事花费达140–150亿美元(含基建与安保),远超最初80亿美元预算。

更令人唏嘘的是,耗资10亿美元建成的巴西利亚马内加林查体育场,赛后竟沦为公共汽车站,不仅造成巨大资源浪费,更成了国际足坛的一大笑谈。

巴西利亚马内加林查体育场

说到这里,肯定有人会问:“不对啊?世界杯不是以国家名义申办吗?广州一个城市能行吗?”

没错,世界杯的申办规则历来明确:要么由单个国家独立申办,要么多国联合申办(比如2026年美加墨三国联办、2030年横跨三大洲的六国联办),目前从未有过“一个城市+两个特别行政区”单独申办的先例。

因此,规划中“粤港澳联合申办”的提法,更多是强调区域协作的优势,也是中国申办世界杯的一种尝试。

这也意味着,广州若真要踏上申办之路,必须由中国足协向国际足联正式提交申请,并获得国务院批准,然后就是大湾区开始一系列的认真筹备。

显然,这并非广州拍脑瓜做的决定,而是得到了相关部门的支持。

广州能树立如此艰难的目标,并将其写进城市规划,其实也释放出明确信号:广州会一直为申办世界杯持续做准备。

那么,广州能啃下世界杯这块“硬骨头”么?

先说资金,广州作为年年高居全国GDP榜首的广东省会,上有国家支持,下有大湾区“富裕兄弟”的鼎力协助,举办的又一项极其划算的国际赛事,自然毫无压力。

何况广州可不是要打一场“无准备之仗”,自从2010年举办亚运会开始,已经积累了大型赛事组织经验。

近年来,广州又通过持续举办广州马拉松(已升级为世界田联金标赛事)、广州国际女子网球公开赛(WTA国际巡回赛)等赛事,始终在悄悄积蓄力量,不断打磨国际赛事的运营能力。

图片来源:广州马拉松

更重要的是,广州在十年规划中已明确提出:

“到2035年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3.4平方米”、“经常锻炼人数占比超45%”、“体育产业增加值占GDP2.4%”、“持续涌现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优秀运动员”、“竞技体育综合实力稳步提升”、“青少年体育素养显著增强,体教融合发展迈向更高水平”……

可以说,不差钱,又有着如此具有前瞻性的体育规划,才是广州申办世界杯,乃至奥运会的底气。

可申办世界杯,光有热情不够,还得有实打实的“本钱”。

我们不妨从“软实力”和“硬设施”两方面,看看广州到底够不够格。

先看广州的“软实力”,多年的办赛经验与区域协作,是其手握的两张“王牌”。

要知道,广州一直高喊的“体育强市”可不是口号,而是有清晰的目标和路径。

比如广州马拉松正冲击“世界田联白金标”(全球仅44场),目前已实现全程直播覆盖、国际选手占比超15%。

图片来源:大洋网

与此同时,广州还在积极申办10项以上国际A类赛事,助力中国足球协会超级联赛(CSL)、CBA等职业赛事的主场长期落户,一直在积累各类世界级的赛事运营经验。

更关键的是,广州还有依托粤港澳大湾区打出的“区域协作牌”,其中以广州、深圳、香港和澳门为代表的四座城市,各类办赛资源堪称“顶配”。

像广州有举办亚运会经验,深圳办过2011年大运会和2019年男篮世界杯,香港是国际七人制橄榄球锦标赛的长期主办地,澳门则擅长承办葡语系运动会,可谓“各村各有高招”,从而为承接更大规模的世界杯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规划中特别提出建立“穗港澳联合办赛协同机制”,就是为了推动三地在赛事风险评估、应急响应、收益共享等方面规则互通,而这种“1+1+1>3”的合力,也成为大湾区申办世界杯的独特优势。

再看广州的“硬设施”,可以总结为“场馆短板在补,目标清晰可及”。

由于国际足联对世界杯场馆的要求极为严苛,申办国家需至少12座专业足球场,其中决赛场地至少容纳8万人。

卡塔尔世界杯场馆

这自然让人有些担忧,如果把大湾区现在的专业球场都算上,数量似乎也不够啊?

情况确实如此。

目前大湾区的场馆数量和规模都尚未达到世界杯举办的标准,比如广州天河体育场(5.6万座)、香港大球场(4万座)、澳门奥体中心(1.6万座),虽然都是区域顶级场馆,但均未达到顶级赛事标准。

不过,广州也早已启动“补短板”计划,各项建设正步步推进中。

目前正在建设的广州足球公园设计容量7.5万人,但已预留扩容空间,建成后将跻身世界前十、亚洲第二大专业足球场,完全可以满足世界杯的半决赛需求。

广州足球公园效果示意图

还有南沙大湾区体育中心已竣工,6万座的综合体育馆即将承办广东省足球超级联赛开幕式,只需通过专业改造可快速适配世界杯赛事。

而建设较新的广东奥体中心体育场(8万座)只需优化草皮、灯光等专业设施,即可作为决赛场地。

此外,深圳也在规划新建2座专业足球场,再加上佛山、东莞等地的场馆升级,按此进度到2035年前,大湾区12座专业足球场的目标完全能实现。

大湾区体育中心

即便如此,广州人依然有些担心,“办个全运都要单双号限行,世界杯期间,所有广州人的私家车是不是都得在家趴着?”

其实,大可放心。

广州既然将申办世界杯写入长远规划,就已开始逐步解决可能遇到的交通与城市管理问题,推动城市精细化管理的积极转型。

规划中明确提到,将以申办世界杯为契机,加密地铁线路(2035年广州地铁运营里程计划超1000公里)、优化广深港高铁通勤效率,积极推动“湾区1小时赛事圈”建设;并带动赛事安保、志愿服务等体系同步升级。

说到这,可能大家已经十分激动了,迫切想知道广州究竟何时才能真正举办世界杯?

“何时才能在家门口看世界杯?”

这是每一个中国球迷的梦想,也肯定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

可遗憾的是,答案或许令人有些沮丧。

按照世界杯举办惯例,国际足联有个“大洲轮换制”原则:同一大洲至少需间隔两届才能申办。

而目前未来三届世界杯已“名花有主”:2026年由北美两国承办(美加墨)、2030年由六国(西班牙、葡萄牙、摩洛哥、阿根廷、乌拉圭、巴拉圭)联合联办、2034年则交给了沙特。

如按此规则,亚洲下次申办机会最早在2038年,甚至可能推迟到2042年。

也就是说,就算一切顺利,咱们想在广州看世界杯,最快也得等到2038年。 

有人或许想问:“有没有可能提前?”

可能性不大。

毕竟,2030年世界杯是因纪念百年诞辰才打破轮换制,这种特例难以复制。

况且日本还放出消息,计划联合亚洲6国申办2046年世界杯,其中也邀请了中国。

毫无疑问,不管从哪个角度来看,广州的申办之路都注定是一场“持久战”。

  

广州珠江两岸 图片来源:广州日报

话说回来,广州花这么大力气和这么久的等待时间去申办世界杯,到底值不值得呢?

从历史经验看,世界杯的“红利”远超赛事本身。

说“广州申办世界杯”,其实并不是只有广州在“单打独斗”,说到底这是一场关乎粤港澳大湾区共同参与的赛事,也是区域经济加速发展的“催化剂”。

可以预见,伴随广州申办世界杯的契机,大湾区相关城市的交通、场馆、通讯等基建都必然会提速,不仅广深港同城化进一步深化,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也将“水涨船高”。

而通过跨城办赛,粤港澳三地将在交通接驳、服务标准、文化交流等方面也自然会朝着“无缝对接”目标努力,从而让大湾区“一小时生活圈”更高效。

大湾区“一小时生活圈”活力迸发 深圳特区报记者 杨浩翰 摄

不仅如此,世界杯如果落地中国,也必定会激活整个大湾区的球场建设、赛事运营、体育装备、旅游消费等全产业链的升级,并带动全国体育产业再上一个新台阶。

当然,风险也需警惕。

之前提到的巴西世界杯的超支浪费、部分场馆赛后闲置的教训近在眼前,就时刻提醒每一个举办国,申办世界杯必须算好“投入产出账”,否则也可能是一笔“亏本买卖”。

好在广州早已从举办大型赛事中积累了经验,提前规划了不少体育设施赛后使用。

比如广州足球公园赛后将作为中超球队主场,并开放市民健身空间;南沙体育中心也将长期承接联赛、演唱会等活动,避免“一赛了之”的资源浪费,对世界杯后的各类场馆的合理规划也自然是在重点考虑之中。

广州足球公园密封索网张拉工程启动

说到底,广州申办世界杯靠不靠谱,不能只看当下。

从写进规划到真正举办,可能需要20年,但这期间,广州的体育设施在完善、办赛能力在提升、城市活力在增强,这种通过申办带来的城市变革本身就很有价值。 

就像规划里说的,“到2035年广州要建成体育强市”,而那时的广州,或许真的可以底气十足地对世界说:

“世界杯,我们准备好了!”

虽然我们究竟何时才能在家门口看国足踢球,现在还说不准。

但有梦想、有行动,总比原地等待更值得期待,你说呢?

Top

1、孩子需要什么样的父母?,小孩最需要的是父母的什么

2、网传“落马女官员挖出327枚比特币,价值约1.5亿元”?假的!|破谣局

3、10年前我去美国,在曼哈顿下城的中餐摊位买过一份盒饭,两荤两素加米饭8美元

小编推荐

当前文章:http://www.share.tuanjian7.cn/ZCX/detail/gimpkb.html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我要评论

发表
取消
岂有此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