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8-06 15:35 作者:雪灵之魂
进了现代社会,寺庙怎么反而活得更好了?,进了现代社会,寺庙怎么反而活得更好了呢
我曾经以为,随着义务教育和科学的普及,科技越来越发达,以及中国无神论的共识,寺庙什么的,慢慢会变得极度边缘化。
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这些地方这些年不但没边缘化,反而活得更好了,更加难以置信的是,现在年轻人好像对拜佛烧香更加积极一些。
其中的一个结果,就是前几天大家看到的事,释永信这样的“大师”,富得流油,连佛祖见了都得叫一声“释总”。更关键的是,释总在他们群体里并不特别,窥一斑而知全豹。
如果大家去过类似五台山,雍和宫,大昭寺,还有这几年兴起的“冈仁波齐转山”,大家就会发现一个事情,那就是这些地方这些年的人流越来越大,而且还在年轻化。
上小红书和抖音上边一查,也能看到各种攻略,类似五爷庙、雍和宫、静安寺这几个可以求财;潭柘寺求仕途,适合体制内;普陀山可以求子求平安;红螺寺求姻缘,冈仁波齐转一圈可免一生罪孽,明年是马年,转一圈顶12圈。
我敢保证,你第一次接触“转山”这个概念会觉得极度离谱,又贵又累还有一定的危险性,但说不定再过一些年你也去转了。这些年转山人数每年都在剧烈膨胀,而且主要都是年轻人,毕竟年龄大了在接近五千多米海拔溜达五十公里比较离谱。
而且还有无数攻略贴分析各个寺庙的手串有啥功效,求平安求财应该去找哪个佛。
后来跟其中一个领导聊起来这事,他放下手里的串,也想了想,说这个问题等你年龄大了自然就懂了。
其实当时我最不懂的就是他,他是90年代的名校毕业生,上古程序员,后来一直做科技工作,通过技术和管理实现了财务自由。
不知道啥时候起,开始到处收集手串和佛像,有些贵到了离谱。大家可能也听说过,一串凤眼,稍微小一些(凤眼是越小越贵),都得好几万,特别小的动辄几十上百万。这东西最好的地方,就是几乎不坑穷人。
而凤眼菩提本身就是藏传佛教给带火的,因为藏传佛教里认为凤眼对修行有强大的加持效果。珠子上边有个眼,被认为是佛陀的智慧之眼,叠加那东西产量不太行,凤眼这些年的价格不断走高。
而且我那个领导几乎每年都要去趟西藏,大昭寺,色拉寺,扎基寺,都得去一趟,更离谱的是,他周围那群高学历、事业有成的人,都这个揍性。他算温和的,还有一些在家里专门腾出一个屋,供一个唐卡,让上师开光,或者供着一个释迦摩尼和黄财神,摆放也有讲究。
再仔细想想,如果不是他们哄抬,凤眼的价格怎么会那么贵?年轻人的购买力几乎没可能抬上去。
后来有天他跟我说,他其实自己也没意识到自己到底在想啥,也没想明白自己怎么就变迷信了,但他重新看电影《天下无贼》的时候,突然明白了。
电影里边刘若英扮演的是一个骗子。但是她知道自己怀孕之后,一下子就变了一个人,也就有了那段甘南拉卜楞寺拜佛的戏码,在那里碰上了正在装修寺庙的傻根(王宝强饰演)。
刘德华扮演的那个角色对刘若英的这种转变非常不解,两个人还吵了几次,但等他知道要当爹了,自己观念也变了,正义感爆棚,后来干脆死了。
倒也不是说当了爹就开始信佛了,而是当了爹,有种失控感,进而产生一种恐惧感,害怕孩子将来承担自己的罪孽。
对的,失控感和恐惧感会让人变得对神秘力量开始崇拜。
这也是为啥一般来讲年龄稍微大一些的人会变得迷信,此外特别穷和特别富的人都迷信,因为这些人的失控感都更强一些。
特别穷的人完全没法控制生活,特别富的人尽管控制力强一些,但同时暴露在巨大的风险里。这也是为啥经常听说富人破产自杀,几乎没听过穷人有这类问题。
所以很多人不由自主就开始转向神秘力量。
我还听说过另一种广泛的心态,在有家底的中登和老登那里非常普及。
说年轻的时候,天不怕地不怕,觉得自己每一毛钱都是奋斗来的。等到年龄大了,慢慢有了一些家底,开始重新反思,发现完全不是那么回事。毕竟走过来的路上,比自己聪明的人有的是,勤奋就更不用说了,中国人最不缺勤奋,但出头的却是自己。
逐步意识到运气占比要高得多,早年觉得是10%,后来觉得是50%,等到年龄大了,回过头来看,发现可能是95%,因为发达的窗口转瞬即逝,抓不住一辈子就完了。
再观察身边有些人本来好好的,突然就崩了,可能是事业碰上了危机,可能是身体出现危机,然后一辈子的家底很短时间内就崩了。
慢慢开始陷入了一种莫名的恐惧和失控感,担心曾经让自己起家的“运气”突然发生反转。于是就开始转向神秘力量求助,开始打听哪些庙比较灵,哪些佛可以保平安等等。
我跟我领导聊过,你真相信那些泥塑的神佛有特殊功效?
他感慨地跟我说,万一灵呢,再说了,也没坏处。
这让我想起来一件事,说传奇物理学家波尔在自家门后挂了个马蹄铁,因为这东西可以带来好运。周围的人说,你一物理学家,也开始搞玄学了?你真的信这个?
波尔说,不信也有用。很多人刚开始就是这个态度,但时间长了,自己被自己给说服了。
那为啥年轻人也开始了呢?
我觉得现在的压力太大,如高房价、就业难、同辈竞争、未来迷茫这些问题客观存在,让二十来岁刚毕业的人,就被社会修理的很惨,已经获得了四十多岁人的顿悟,“中年危机”提前了。于是在上进和上班之间选择了上香,求人和求己之间选择了求佛,毕竟这玩意跟彩票似的,成本不高,万一有效果就赚大了。
此外也跟社交媒体广泛传播有关,关于运气和命理相关的东西,年轻人提前学习到了。顺便知道了很多老一辈的人永远都不会知道的事,比如以前“冈仁波齐转山”和“五台山大朝台”都是极其小众的东西,这几年抖音恨不得推给所有人。只是年轻人还没那么笃信,先拜起来,万一有用呢。
进而意识到一个问题,古代人信佛,因为要修来世,现代人拜佛,要修啥呢?
要修后半生,反正中国人很难活在当下。
而“修后半生”的核心驱动力,就是这些恐惧和希望。
注意我说的是“拜佛”,不是“信佛”,拜佛却不信佛很正常,绝大部分人去寺庙并不是对佛有啥理解,甚至分不清那些大同小异的佛和菩萨,但并不妨碍他们认真拜佛。
“修后半生”这个说法比较难以理解,其实稍微留意一下就能看懂,那些主流寺庙里,比如北方的雍和宫、五台山,南方的静安寺、灵隐寺和普陀山,香火最旺的,一般都是三个地方,避灾的,升学的,发财的,这明显就是后半生相关嘛。
首先是观音,救苦救难嘛,可以破灾,估计没人不怕无妄之灾,年龄越大,尤其有了孩子,会越来越怕灾。你可以控制你自己不去危险的地方不做危险的事,但你控制不了你孩子,天天都在担惊受怕。这种失控感,往往伴随家长们后半生。
然后是文殊,文殊管智慧,在一个高考大国,文殊就变成了考试之神。每次到了大考,那些大庙里的文殊香火都极旺。五台山是北方香火的巅峰,很重要的两个原因是,它是文殊道场,也就是文殊上班的地方,还是总部,其他文殊庙都可以看做是分公司。五台山可以求学业,顺便还有个五爷庙可以求财,属于一举多得了。
在南方,普陀山就承担起来求学业这个重任,因为它也有个文殊。我上次跟领导去的时候随手查了下,香火最旺的普济寺,里边供的那个文殊竟然也是从五台山来的。
而且这些年带头烧香的,恰好是那些学习特别好的,因为他们的目标更大更有挑战性,把整个风气都给带歪了。反倒是学渣们不操这个心,知道拜不拜影响都不大。
当然了,最火的永远都是各个寺庙里的财神。
可能有小伙伴不知道,佛教是个接近无神论的宗教,而且它主张“放下”,认为“贪欲是苦因”,你去找佛祖求财,几乎等于找和尚借烫发棒,一般没有,就算有也不会拿出来。
当然了,这难不住大家,总能找到某个神佛担任起来这个职责,比如找多闻天王。
多闻天王一般在进门的第一个大殿里,也就是天王殿,里边正中间立着个大肚弥勒,旁边是四大天王,其中有一个拿着个伞就是多闻天王。藏传寺庙里,他还手拿一个“吐宝鼠”。没有财神的情况下,懂行的都去拜他。
如果实在没有,就找关公。关公按理说跟“财神”扯不上关系,但他一生突出的就是个“信义”,这个品质在黑社会和商帮里尤其重要,于是慢慢演变成“商帮保护神”。
尤其关公是山西人,走南闯北的晋商觉得关公理所当然应该会关照自己人,走哪都抬着关公像,后来关公就成了商帮保护神。与此同时,崛起于徽州的商人(“徽商”)也在拜关公。商人们经常拜的神,就变成了财神。一些地方的山西人啥话都能说出来,但无论如何不会在关公面前胡说八道,有点像福建人对妈祖的态度。
如今全国到处关帝庙,这里边最著名的,在北方应该是山西运城关帝庙(关公老家),南方应该是泉州关帝庙,福建人自己的雍和宫,主打一个求财。我去过很多地方,觉得最信关公的,应该还有潮汕地区,那边没有特别大的关帝庙,但遍地关帝庙,可能也跟那边商帮活跃有关。
此外拉萨那个扎基寺,最早也是汉地商帮到了拉萨去那里拜(据说寺里供的主神扎基拉姆是个汉人女子),后来给拜成了财神庙。
五台山作为佛教文殊菩萨道场,按理说没有专门管发财的地方,但是五爷庙承担起了这个责任。现在整个五台山,香火最旺的就是五爷庙。而且大家可以上短视频平台看看,在五爷庙外排队三个小时进去拜的人的年龄分布,越来越年轻化,老年人反而不多。
而藏传佛教这些年发展的很好,跟他们有个“黄财神”和“扎基拉姆”有很大关系,这俩都是求财的,对谁都是“直击灵魂”了。
而且藏传佛教对“求财”保持开放态度,并不像汉传佛教那样持否定态度,你要是仔细去查,他们的几乎每个神佛和护法都兼职财神业务。这也是为啥在京城有个普遍说法,说雍和宫可以求财,因为雍和宫就是个藏传佛教的寺庙。
可能大家也见过一些人身上纹着个张牙舞爪的“大黑天”,或者在家里供着,大黑天是藏传佛教的护法,密宗认为他是观音的忿怒相,也就是观音菩萨的战斗形态,象征武德,核心就是非常能打。有些地方也认为他既然这么能打,那肯定能保护财富,慢慢就开始兼任财神。把大黑天纹背上,可以同时避灾和招财。
我有个感触,藏传佛教不会主动跟你说哪个佛或者护法可以让人发财,但一直暗示他们的宗教可以给人带来福报和财富,这也是为啥这些年很多有钱人信这个。穷算命,富烧香,就是这么来的。
相对来说,最没钱的应该是道观,他们的教义从根本上否定了发财,主张清静无为,所以去拜的人也少了很多。当然了,道馆也有“改革派”,为了香火,做了违背祖宗的决定,偶尔也供着关公和赵公明等财神,目的可能也是为了扩大点流量。
说到这里,其实已经差不多了,随着社会机会走向均衡,也就是过去很常见的那些暴富机会开始越来越少,大家会为了争夺少数机会变得更加神叨叨的,进而转向玄学。
其实这一点在时代先行的东北已经很常见了,到处都是“出马”的,出马就是算命,现在明显正在向全国扩散。
我倒也不是鼓励大家信或者不信这些东西,这都是个人选择,别人也干预不了,而是尝试理解这种社会风潮背后的原因和观念的变化,和大家一起做到心里有数。
想去拜佛倒也没啥问题,就当旅游了。我的一个观察是,一般爱拜佛的人,进取心往往还是很强的,真躺了的那些连庙都懒得去。
但是尽量不要花钱,最多烧个香就可以了。尤其不要相信那些神职人员,他们当中德高望重的也有,但不多,绝大部分都是穿着僧袍的上班族,俗念不比大家少。德高望重的不需要你的钱,需要你花钱的不是啥正经人。
更关键的,我还是希望国家能把寺庙都当成景区管理起来,不要陷入纯粹的商业化。景区买点纪念品和手串无可厚非,毕竟老百姓这方面的需求越来越多。如果纯商业化运转,就会有一些人开始神叨叨地兜售信仰,能把一尊佛卖出几十万,这样下去,对整体都不利。
2、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养老黑科技爆发,AI机器人成赛博护工?WAIC 2025的AI养老新图景。
3、这部电影火爆全国!姐姐竟不知主角是自己妹妹……,妹妹以为男主喜欢姐姐的小说